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起来,尤其在以多哈谈判为代表的多边贸易谈判陷入僵局后,更为灵活的FTA成为各国的优先选择,纷纷通过建立本国的FTA网络为对外贸易创造更加优惠、稳固的环境。中国也适应这一国际趋势,在加入WTO后着力推行FTA的建设。虽然起步略晚于日本、韩国等较为发达的国家,但中国的自贸区建设发展迅速,迄今已签署并实施了14个自贸协定,成员国遍及各大洲,可谓硕果累累。在梳理中国FTA建设的发展进程时,本文将其分为了合作机制研究阶段、自贸区建设初期及全面建设阶段,并根据中国在各阶段的主要举措及实践成果总结出各时期的特点。在合作机制研究阶段,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两国间的政治经济互信并通过积极参与区域性经贸会议积累谈判经验;在自贸区建设初期,中国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自贸协定签署对象,分阶段分领域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并建成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自贸区;在全面建设阶段,中国已经有足够的自贸区建设经验及较高的开放水平,因此签署的自贸协定多为"一揽子协定"并根据两国的贸易往来制定个性化协定,显示出更为完善的FTA发展战略。同时,通过对中国自贸区的建设过程进行分析,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中国建设立足周边、契合"一带一路"、范围更广的高标准FTA网络的自贸区战略的内涵。尽管战略正式提出时间较短,但通过对中国已建成及仍处于建设中的自贸区的分析发现,此前的自贸区建设同样具有相同的签约国范围广、自由化水平不断提升、契合"一带一路"战略等特点,与2015年提出的战略内涵一致。本文借助引力模型及2002年至2015年中国FTA的相关数据,对FTA战略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FTA的建设对于双边贸易额的影响是正向的,即在贸易创造效应及贸易转移效应共同存在的前提下,中国迄今建设的FTA整体上发挥了经济增长效应,肯定了中国自贸区战略的积极意义。但是,中国自贸区建设的经济增长效应尽管略高于日本,但仍是有限的。同时,通过对四个建立较早的FTA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单个FTA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显著,说明中国自贸区的效应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最后,本文结合中国自贸区建设的特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结果及与日韩自贸区战略的比较,提出了推进中国FTA战略的建议。中国应在延续现有的FTA战略的基础上适当提速,全力构建FTA;推动自贸区的进一步升级谈判,提高与自贸区成员国间的全方位、多领域开放水平;借鉴日韩自贸区战略的优点,完善自贸区相关机制,加强自贸区领域人才的培养,打造优质团队,提高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参与度,让企业在自贸区的实施中获得更多实际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