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质量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也会从客观上影响环境质量,经济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的矿业城市,是在开发利用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在计划经济时代由国家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而兴起的,以消费一定数量的自然资源而赖以生存发展起来的。但由于我国所走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和长期形成的粗放式、以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为主的发展模式的道路,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局面,随着资源的枯竭,开采成本的提高,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资源型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技术水平的低下和政府监管的不力等诸多因素,使更多的矿业城市发展中面临着经济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等“三危”现象,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已经超出了城市本身的承载能力,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我国矿业城市问题的本质上来说是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
淮北市是典型的矿业城市,在淮北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上对其他资源矿业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通过淮北市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大量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分别对淮北市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淮北经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势因素和制约因素,然后依据因素分析,建立淮北环境和经济协调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环境和经济协调指标体系中的三大主成分,最后对淮北市近年经济增长水平与环境质量关系通过环境EKC曲线拟合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出淮北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变化的演进规律和关系,最后依据这些分析得到的结论,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淮北市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本文具体内容为:
(1)第一章通过对经济与环境间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回顾,指出人类对于经济与环境相关性的认识和研究也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和严重而不断深化,同时也对国内外矿业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化发展研究做了总结。
(2)第二章是对矿业城市环境资源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综述,对矿业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对矿业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本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中国矿业城市发展问题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从根本上说矿业城市环境资源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就是矿业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化发展的问题。
(3)第三章分别对影响淮北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优势和制约的因素进行了识别、分析和评价,认为淮北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优势因素主要是资源和经济基础因素,淮北经济和环境协调制约因素主要是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方面。通过进行影响淮北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因素的识别和分析,有利于后文中淮北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指标的研究和筛选,同时也为后文淮北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解释提供相关论据及支持,最后也能在淮北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对策研究上指明方向。
(4)第四章,依据因素分析建立淮北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再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经济基础和城市建设、第三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财政经贸和资源利用效率因素,分别为淮北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中的三大主成分,三大主成分中中经济基础和城市建设是最重要的;最后得出12个对淮北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有着最大的影响指标,有利于对淮北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对策研究。
(5)第五章收集1998-2006年来淮北经济与环境方面的有关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经济与环境污染水平的模型(EKC),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拟合分析,近年一些环境污染指标特别是大气污染和吲体废弃物污染还处于上升的趋势,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关系仍然处于“调和”期,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牺牲了生态环境为代价,而煤炭、电力、建材等工业为主的结构性污染比较突出和产业重工业化以及环境投资不足是主要原因。
(6)第六章首先分析了前五章的研究对淮北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对策制定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分析了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接着提出了淮北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主要是在资源和矿业相关经济、经济结构调整、环境污染防护与治理、城市建设与布局、财政投入和体制支持这五个方面分别提出适合淮北实际的协调发展之路的对策。
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手段都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资源配置的优化,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不能因保护环境而限制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的发展才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对于我国矿业城市的发展来说更是如此,矿业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就是要使经济在生态环境影响控制在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实现尽可能最大化的发展,同时这种发展的过程必须是可持续化的,这也是我国矿业城市特点决定的。
最后本文以淮北为例进行的分析,是试图为矿业城市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方面提供合理、可操作的研究结果,应该能对我国其他典型矿业城市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矿业城市成功转型的产生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