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隔姜灸和隔附子饼灸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隔姜灸组,俯卧位取大椎、脾俞、胃俞、肾俞,仰卧位取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隔日一次,交替施灸;隔附子饼灸组取穴及操作方法同隔姜灸组。两组均治疗14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结束后2周4个时段骨髓抑制情况,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中医临床症状及KPS功能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隔姜灸组和隔附子饼灸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及治疗前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中医主要症状积分、QOL量表评分及KPS功能评分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测,差别无显著性(P>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经过14天治疗,隔姜灸组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3%;隔附子饼灸组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细胞方面:①白细胞:在治疗第7天,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继续提升,与治疗第7天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治疗14天后停止2周,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有所下降,但与治疗第14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四个时点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血小板: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血小板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治疗结束后2周才与治疗前及第14天体现出显著差异(P<0.05)。③血红蛋白:治疗第14天及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意义。中医主要症状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4天及治疗后2周中医主要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但各组于第14天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周有所回升与第14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方面: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QOL评分均得到提高,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停止治疗后有所下降,与第14天及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时点两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KPS功能评分变化与QOL评分一致。结论:①隔姜灸和隔附子饼灸均可有效提高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两组相当;②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一般身体状况和中医临床症状,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③两种治疗方法的综合疗效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