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于法国的一股备受关注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它发端于哲学,其影响却渗透到文学、美学、艺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解构主义也称为后结构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它以消解性为主要特征,系统地批判并解构了结构主义关于结构和意义等重要概念。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解构主义在西方翻译理论界的影响日益扩大,并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解构主义挑战传统的翻译标准“信”。译文不可能完全绝对地忠实于原文。解构学派否定原文文本终极意义的存在,消除原作者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权威性,打破作者与译者,原文与译文之间的二元对立,宣称译者是创造主体,认为所有的作品都彼此互文。理论上说,解构主义肯定了译者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因此,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给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多元视野。基于以上观点,本文运用解构主义理论对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的三个译本(朱生豪译本、梁实秋译本、方平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论文将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来剖析解构主义下的意义翻译,旨在提高译者的主体性地位,阐述译者在其翻译策略上选择的合理性,从而进一步证实解构主义在翻译研究,尤其是文学翻译研究的启迪作用。本论文的研究还有助于经典作品翻译质量的提高。第一章是前言,简述解构主义的要点,本论文的意义,研究方法及结构。第二章对国内外的解构主义研究,莎士比亚的作品翻译,尤其是其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的翻译进行当前文献综述。第三章重点介绍了本文的理论框架,解构主义翻译观及相关术语,在与结构主义意义观的对比下阐明解构主义对翻译理论及实践的启示作用。第四章是论文的核心,由两部分组成。首先对三个译者的生平及翻译进行介绍。然后结合具体实例,从客体和主体两方面,在解构主义视角下对三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第五章从解构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三个汉译本,指出其各自翻译策略选择的合理性。最后是结论部分,包含主要发现,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及对今后研究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