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日本大地震新闻报道的比较研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m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每一次重大灾难发生之后,灾难造成的后果、各国如何抗击灾难、民众对于灾难的反应和态度等都是国际关注的重点,而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是其他国家了解当地灾难事件的一个重要窗口。对于中国来说,由于自己文化和政治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价值观。但是,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中国媒体还应该研究和学习其他国家的新闻价值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国关于灾难新闻的报道越来越成功。   本篇论文在对灾难新闻及相关理论进行简要的梳理和评述后,以东日本大地震这一典型的灾难新闻报道为切入点,通过《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中美媒体的灾难性新闻报道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探讨了差异所在及原因,最后对中国媒体灾难新闻报道价值选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及意义、文献综述、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等。笔者认为东日本大地震是2011年最震撼的灾难事件,同时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面对灾难,全球媒体迅速做出反应,尽最大努力对地震做全方位的报道。这样的灾难事件对媒体的应急能力、报道水平和综合素质等各个角度进行检验。   第二章梳理了灾难、灾难新闻、灾难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等相关概念,即灾难新闻便是对新近发生的灾难事件的报道。灾难新闻是读者最关心的新闻,它是最容易扩散的信息,同时也是最受媒体重视的信息之一。灾难新闻极具有新闻价值。   第三章对中美灾难新闻报道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以东日本大地震这一典型的灾难新闻报道为切入点,通过《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的报道,对两报对于此次灾难事件从报道时间与报道数量、报道主题、消息来源、报道体裁、报道基调和版面设置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并对《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此次灾难新闻的报道进行了总结。   第四章通过进行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对中国媒体灾难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提出了意见和意见,即我国媒体应加大对灾难本身的报道力度,不要有过多的意识形态的体现,从而达到既有对国家形象正面宣传又有对灾难事件全面、深入的报道,既有政治宣传又兼顾报道的新闻价值,既有对民众的舆论引导又满足其对于事件获知更为详细信息的需求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期刊
本研究以社会化理论和大众传播功能理论为基础,主要运用传播学和社会学相关的理论,以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研究媒介对
微信订阅号是近几年媒介形态发展的重要关键词之一。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及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微信。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作为微信的附加模块上线。微
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媒体在全球迅速蔓延,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从传播内容上,都对中国本土广播电视媒体发起新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是以手机接收为终端的新媒体形态。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