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一个由互联网所引发的巨大变革的时代。无论人们怎样为互联网定位,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网络传播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传播媒介,它不但集中了人类传播史上包括图书馆、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电话等所有媒介形式的特征,而且集中了人类传播方式中包括个人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多种传播方式。也就是说,网络传播不是一般意义上新旧媒介的更新换代,而是人类传播史上一场深刻的革命。
以互联网为技术基础的“传播革命”,尽管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的出现仅仅只有10几年的时间,却已深刻地表现出了它对于现实世界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力量。这一力量,在“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等“后现代主义”语境的交相鼓荡中不断获得加强。互联网络,这样一种完全颠覆传统的媒介方式,内在地造成了自己在现实话语权力分配中的支配性地位。
当然,现实中支配与否,还只是人们根据网络的现实影响力而进行的推断,需要其在更多地参与现实世界话语权重构中更为突出的表现才能证明出来。对于互联网如何改变现实话语权的秩序结构,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只是零星地散见于有关博客、论坛等网络社区话语权的研究。这些研究,大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结论:其一是以美国网络预言家巴洛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互联网带来“真正的话语权平等”抱以肯定、正面和热切的期待;其二是以研究网络话语权诸多约束为主题的国内学者,他们基于现实社会对于网络社会无所不在的干预,判断互联网并未真正实现人人平等的话语权利。
互联网到底对社会、文化产生了和将要产生怎样的作用?它改变了延续千年的话语运行秩序吗?抑或只是长期处于话语权弱势地位的升斗小民想象中的“乌托邦”,以寄托和伸张其理想、诉求、主张和利益?何以不同社会制度、文化环境下的学者,会对互联网的作用产生完全相反的判断?在综合比较后笔者发现,这些研究都有一个明显缺憾——过于静止、孤立地看待互联网对于话语权的作用。正因如此,笔者试图以动态、整体和跨文化的研究视角,将互联网环境下的话语权变化还原到它自身的“进行时态”,特别是还原到千百年来话语权变迁的演进历程,最后得出结论:网络传播克服了传统媒介所承受的种种话语羁绊,第一次形成了对现实话语运行秩序的解构,使得传播媒介第一次能够摆脱权力奴婢的身份,成为不受资本、权力、利益、出身等困扰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