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有效发行解决途径初探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chen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产业化经营口号喊了数年之后,一家家报社攒够了发展的势能,都梦想着走出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产业化经营”的目的是将经济利益提升到重要的位置,而“发行”作为报纸运营中关键的一环,与广告直接挂钩,就被委以了更大的责任。 2001年以后,一个新的概念“有效发行”钻入人们的视野,媒介的先知们开始用“发行质量更重要”的观点代替了过去一味追求发行数量的观点。可惜的事实是,几年过去了,“有效发行”的概念却仍然仅仅停留在纸上、课堂上、人们的口中笔头,却没有很好地付诸实践。 本文从现实情况起步,在第一章通过摆数据,总结了目前报纸的发行现状,并从业界实务的角度提示出有效发行的重要性,揭示了“为什么要有效发行”; 随后,文章第二、三章中给予有效发行以理论支撑。其中,第二章通过对发行理论和有效发行理论的提炼、整理与分析,完善了对于“什么是有效发行”以及与之相关理论的梳理工作,在承接第一章的基础上,为第三章打下了基础; 第三章第一节通过从经济学理论角度探讨在一定的经济学假设下报纸的盈利模式以及“最佳发行量”的问题,给出一个定量角度的最佳发行指导;第二节则通过市场营销学理论尝试解决经济学难以企及的定性角度问题,其中尤以目标市场理论为最重要的依托。这一章对应的是“怎样做到有效发行”的问题。 综合来说,本文通过“为什么-什么是-怎么样”三个步骤,将有效发行的理论一方面做了梳理,另一方面也探究了其在现实中应用的重要性与可能性。 媒体产业化经营,归根到底就是说,经济利益将成为媒体运作的最终动力,而有效发行的提出,其根源自然也是经济利益。本文对于有效发行的研究,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将报社或报业集团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而其社会职能则摆在相对较弱的位置。 未来十年的报业竞争相信将会慢慢转变为发行质量的竞争,而不是简单的绝对数量的竞争,在这里,我的这篇论文在完善理论的同时,也希望能为媒体的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对跨国受众媒介使用与文化适应进行了探讨。本研究从上海本土诉求出发,将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作为现实媒介条件与文化环境,以2006年上海外国人士对媒体的使用与满足的调查为数
中外新闻理论和实践对新闻价值的关注大都集中在及时性、重要性、趣味性等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方面,而且,所探讨的新闻价值要素是剥离了阶级的、历史社会的、具体事件和媒体的普
“超级女声”是近年来社会文化领域中最值得关注的标志性文化事件。它的勃兴伴随着文化变迁中大众文化的崛起,它集中体现了大众文化的主要特征。在掀起的收视率狂潮中,我们看到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偶像时代,见缝插针的偶像广告,渗透、充斥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罅隙。有多少商机需要广而告之,就需要多少偶像竞相叫卖。这大概是偶像得以生
期刊
世纪之初,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传播技术的发展,西方各国的传媒政策,尤其是广播电视政策发生了巨大的调整和变革。作为世界上广播电视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英国的广播电视政策一直
当前,网络媒介市场不断扩大,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增大,在这种环境下,现有的“点击率”、“覆盖率”、“忠诚度”等一系列单一市场分析指标已不能完全反应网络媒体市场的实际
作者关注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以武汉时期九个多月里的《新华日报》评论文章为研究对象,力图探讨这份报纸透过评论文章在传播过程中显现出的特点和逻辑。评论是报
本文对多元化社会下的窄众期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期刊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社会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期刊的发展状态。期刊传播中两个主要的研究对象目标
2003年,在SARS的直接推动下,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展迅速,全国首次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也应运而生。2005年底我国就已建立起三个层次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这10多年期间,上到中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