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 CP)的临床疗效,比较“三阴穴”针刺和常规针刺治疗本病的疗效差异;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一步探讨针刺“三阴穴”对CP患者异常红外热谱的调节效应;同时利用CP患者的特征性红外热谱改变,建立CP的辅助诊断方法,为临床诊断和循经治疗本病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CP患者事先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三阴穴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三阴穴针刺组以针刺三阴穴为主,配合辨证分型加减配穴。常规针刺组选取临床有效配穴进行针刺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利用CP患者治疗前后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表(Chronic Prstatitis Symptom Index, CPSI)积分情况,统计分析各组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症状缓解率以及总体有效率,并进行组间疗效对比,评价两种针刺疗法的疗效差异;采集CP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腹部红外热谱,与健康男性志愿者对比分析下腹部红外热谱异常温度改变特征,寻找CP特征性温度指标,并探讨针刺对患者下腹部异常温度的调节作用。利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CP患者特征性红外热谱改变,建立CP患者临床辅助诊断方法和疗效评价手段。结果:CPSI积分情况:三阴穴针刺组与常规针刺组各组内治疗前后CPSI积分均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患者治疗前后CPSI积分对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前后CPSI积分差值经统计检验,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症状缓解率方面,三阴穴针刺组(71.2%)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56.3%)。两组间疗效构成比经统计检验,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红外热谱对比分析:与同年龄段健康男性相比,CP患者的下腹部红外热谱具有异常“温度区”:下腹部出现左右对称、形状不规则的低温区,以胃经、脾经、任脉循行部位出现率最高,且下腹部高低温差值增大。耻骨联合区低温带范围缩小,阴囊区左右对称的低温区范围缩小或消失,尿道口出现低温斑点,腹股沟区温度左右不对称。温度指标结果分析:与健康男性相比,CP患者下腹部平均温度改变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耻骨联合区、阴囊区以及腹股沟区平均温度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P患者的H(Hypogastrium)、P(Pubis)、S(Scrotum)、G(Groin)值改变都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CP患者下腹部平均温度值与CPSI积分值呈负相关(P<0.01),Pearson系数为-0.519;阴囊区平均温度与CPSI积分呈正相关(P<0.01),Pearson系数为0.446。另外,除H值外,P、S、G值与CPSI积分大小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0.01),其中S值大小与CPSI积分相关性最高,Pearson系数为-0.898,两者呈负相关。利用CP患者的S值评价针刺疗效和优效性,其结果与CPSI积分差值评价结果相一致。结论:三阴穴针刺疗法与常规针刺疗法相比,无论是在临床症状缓解率方面还是总体有效率方面都优于常规取穴针刺疗法,其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CP患者下腹部红外热谱具有特征性温度改变,利用这些特征性温度指标不但可以作为CP的辅助诊断方法,还可以指导临床循经选穴,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优效性。将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CP的辅助诊断、疗效评价,不失为一种简单、直观、便捷、准确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