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源入海碎屑物质通量研究是当前全球海洋地质学家研究的热点内容,黄海作为我国典型的半封闭陆架海,发育了北黄海泥质区、山东半岛泥楔、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和南黄海东部泥质区等多处泥质体。这些泥质体尽管沉积厚度不同,但却完整保留了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海洋环境演化、气候变化和源汇效应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是陆源物质从源到汇和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天然实验室。黄海陆架沉积物受黄河影响巨大,同时还受到沿岸流、黄海暖流等影响,沉积环境复杂,物源多样。黄海陆架泥质体的物源主要是陆架河流入海物质,包括长江、黄河、辽东半岛沿岸河流、山东半岛沿岸河流以及朝鲜半岛沿岸河流,其中黄河物质影响巨大。但由于沉积物在运移、沉降的过程中和沉积后发生了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对边缘海沉积物进行物源判识的研究中,单一方法单一指标的判识往往有其局限性。如何利用更有效的指标判别源区物质,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元素地球化学为主要手段,分别开展全岩和粘土粒级(<2p m)地球化学分析,结合210Pb测年、粘土矿物与碎屑矿物等分析方法,对南黄海北部B01短柱岩芯开展综合研究工作,分析其沉积地球化学与矿物组成特征,探讨全新世以来南黄海陆架沉积物的从源到汇过程。B01孔岩芯沉积环境分为4段:160-280cm,稳定较强的水动力环境;100-160cm,沉积环境动荡,水动力比下段减弱;10-100cm,稳定较弱的水动力环境;0-10cm,水动力加强。沉积物中轻矿物共14种,主要以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为主,其次是钾长石、白云母、风化云母、白云石和风化碎屑。重矿物29种,主要以普通角闪石和钛铁矿为主,其次是绿帘石、磁铁矿、黑云母。通过与黄河、长江物质对比,B01岩芯更接近黄河物质。岩芯的沉积速率为0.3cm/a,沉积速率相对较低,与前人研究成果较为一致。沉积物中伊利石含量最高,其次是绿泥石和高岭石,蒙脱石含量最低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三角端元图显示其物源以黄河物质为主,长江、鸭绿江、锦江和荣山江等均有贡献。全岩和粘土粒级中的多数元素遵循粒度控制规律,反映了陆源物质的控制作用。根据粘土粒级元素因子分析结果,元素的主要控制因素是陆源物质,其次受到沉积环境的制约,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元素的赋存形式和含量高低。此外还受到沉积物化学风化程度的影响。粘土粒级稀土元素球粒陨石和上陆壳配分曲线,显示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元素明显高于重稀土元素。经球粒陨石标准化的6 Eu明显负异常,6 Ce没有明显异常,经上陆壳(UCC)标准化的δ Eu和δ Ce均没有明显异常。EuN与LREE/HREE判别沉积物的物质来源较多,长江、黄河、大沽河和锦江等都有物质贡献,但以黄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