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知识与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许多的传统知识都面临着失传的窘境,传统知识研究刻不容缓。研究初期,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主要是传统知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传统知识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近年来,土地资源学科的学者也逐渐将传统知识融于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的研究中。传统知识是社区群众与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长期动态磨合所总结出的经验技术,符合区域实际情况。这些传统知识能有效帮助社区维护土地生态系统稳定,防治生态灾变,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管理,增强人们保护土地资源意识。因此,挖掘可持续管理土地资源的传统知识,并记录和传承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参与式评估法、问卷调查法及SPSS(19.0中文版)软件分析,以贵州省黎平县茅贡乡的登岑侗寨作为案例研究点。该村有自己的农事活动安排,延续传统的稻、鱼、鸭复合种养殖模式,坚持使用有机肥,保留着土地信仰,他们有丰富传统知识并且一直可持续的利用和管理着土地资源。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落后,登岑村的传统知识保留较好,因此,笔者扎根田野调查,挖掘他们可持续管理土地资源的经验和技术。研究发现该村面临“稻、鱼、鸭”模式向“稻、鱼”模式转变、传统耕作方式转变、土地信仰弱化及土地细碎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认为政府应该引导农户采用稻、鱼、鸭,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传承传统生计,培养农户的土地伦理观念;同时逐步完善市场机制激发生态农产品的市场活力,健全土地流转机制。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传统知识与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传统知识应该融入国家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活动中;传承传统知识应该用“扬弃”的观点,让传统知识接受实践的检验,同时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传统知识数据库;最后应积极培养可持续管理土地资源的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