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钴基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xiangfe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充斥电磁辐射的生活环境。微波吸收材料在减少电磁辐射污染和实现军事目标隐身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而研发“薄、轻、宽、强”的新型微波吸收材料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为此,本文制备了硫化钴及其复合纳米材料为主体的优质微波吸收材料,获得了硫化钴及其复合纳米材料的有效制备方法,并研究了材料的结构特征、电磁参数及其电磁波吸收性能之间的关系。本文先采用以乙二醇为溶剂的溶剂热法制备花形硫化钴,并通过XRD、Raman、XPS、SEM、TEM与EDS等多种技术手段表征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进而研究表面活性剂CTAB的引入、不同的微波吸收填料量和微波吸收涂层厚度对材料结构、电磁参数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加入CTAB后,硫化钴形貌由纳米球状变为花形空心微球,介电常数实部略有上升而介电常数虚部明显提升,因而有利于增强材料的介电损耗能力;制得的花形硫化钴微波吸收性能相比球形硫化钴显著提升。对于花形硫化钴材料,在石蜡中填料量为20wt%,涂层厚度在2.0-5.0 mm变化时,小于-10 dB的有效吸收带宽为13.2 GHz(4.8-18.0 GHz);特别当2.0 mm时,最佳吸收峰值在15.6 GHz处可达-43.6 dB,低于-10 dB的有效吸收带宽为4.6 GHz(13.2-17.8 GHz)。为了进一步增强微波吸收性能,本文再采用水和1,2-丙二醇混合液为溶剂的溶剂热法,制备硫化钴/石墨烯(CoS/RGO)复合纳米材料,对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进而研究GO添加量对CoS/RGO复合材料的特性电磁参数与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GO的引入改变了 CoS/RGO复合材料的阻抗匹配特征,表现为反射率峰值随GO加入量的增加向低频有规律地移动。CoS/RGO作为微波吸收材料,填料量为20 wt%,涂层厚度在1.5-5.0 mm变化时,有效吸收宽带可达13.6 GHz(4.4-18.0 GHz);特别地,当匹配厚度为2.0 mm时,有效吸收带宽为4.0 GHz(12.1-16.1 GHz);在4.0 mm时,最佳吸收峰值在6.8 GHz处可达-54.2dB。本文最后采用相似的溶剂热法制备硫化钴纳米片/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纳米材料(MWCNTs/CoS),表征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进而研究不同复合形态对MWCNTs与CoS复合材料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VNA测试结果表明:CoS纳米片与MWCNTs复合组成的异质结构相比于CoS微球与MWCNTs的简单混合形态(MWCNTs+CoS),微波吸收性能提升。MWCNTs/CoS作为微波吸收材料,在填料量为30 wt%,涂层厚度在1.5-5.0 mm变化时,有效吸收宽带可达13.9 GHz(4.1-18.0 GHz);特别地,当匹配厚度为2.0 mm时,有效吸收带宽为4.2 GHz(11.0-15.2 GHz);在3.6 mm时,最佳吸收峰值在6.6 GHz处可达-56.1 dB。
其他文献
瑞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是工业化的纤维素酶生产菌株,可以分泌高效降解纤维素的酶系,其中纤维二糖水解酶CBHⅠ是降解纤维素的重要酶组分。瑞氏木霉纤维素酶基因的诱导表
为了达到节省国家水资源、提升能源总体利用率的目的,工业冷却循环水系统采用了许多种方法去处理钙垢,此中,向水中添加化学阻垢剂是目前最常选择的一种处理方法。本文在研读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合成了一种高分子醚类绿色环保型阻垢剂。实验用草酸与异戊烯醇聚氧乙烯基醚(TPEG)进行酯化反应,获得封端聚醚单体(TPEO);再与丙烯酸(AA)发生自由基共聚反应,合成了高效绿色阻垢缓蚀剂TPEO/AA,并使用红外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有机污染的检测和降解成了研究者的研究焦点。在检测污染物的同时如何降解有机污染物也成了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是通过吸附在金属纳米结构表面上的分子与金属表面发生的等离子共振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拉曼散射增强的现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拉曼信号的技术。此外,光催化降解由于快速、简单、节能一直备受关注。研究一种灵敏高同时具有光催化活性的SERS基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
学位
Anammox菌和N-DAMO菌分别通过氨氧化和甲烷氧化进行亚硝酸还原,两种细菌在氮素循环中都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亚硝酸盐是Anammox菌和N-DAMO菌代谢共同的电子受体,因此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共存的这两种菌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目前关于挺水植物根际Anammox菌和N-DAMO菌的分布特点及生态关系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论文以东湖人工岸边带和梁子湖自然岸边带的挺水植物根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