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区是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是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建筑最直接的环境依托。面对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以来的城市街区多样性及活力的缺失问题,街区形态的内在复杂秩序需要被重新认知与理解。作为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国际城市形态学提供了认知城市形态模式及机制的基本框架,但在街区形态的复杂性特征以及适对中国城市街区独特性等方面的研究上仍有明显缺失。本文选取南京为研究样本,尝试建构一套系统的方法去描述城市街区的形态要素及其复杂结构关系。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当前主流的形态学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探讨城市形态学认知事物的知识框架及其表述语言工具,为构建形态表述方法提供参照与借鉴。首先,以克罗普夫的“组合层级”作为认知模式,针对中国城市街区形态的复杂性,验证、修正、发展了层级结构体系,为界定形态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定性描述方法。第二,引入组构学派的思维模式,建立一套抽象的入径结构图解语言,并提出相应的度量指标,极大地补充与深化了表述方法。第三,通过对更大范围城市环境的应用,证明了方法体系在识别街区形态复杂性特征上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有效性。最后,本文从层级结构与入径结构的视角,重新诠释了街区设计与思想的演变过程,证明了该表述方法具有转译为设计语言的潜力。该研究以中国本土问题作为出发点,研究成果与城市形态学方法的认知框架高度匹配,因此,对完善与优化国际城市形态学的理论方法体系起到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从定性到定量、从街道网络到街区内部,本文建构了完整且连贯的街区形态复杂性表述方法,为认知城市街区的内在逻辑与秩序提供了新的工具。运用数学模型演示物质形态,不但强化了表述方法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而且为分析、设计及管控一体化数字平台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该表述方法体系建立了认知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为城市街区环境活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向和设计视角。论文正文约7.4万字,插图127幅,表格17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