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视阈中的玉逸《楚辞章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utur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屈原的国际地位不断攀升,在1953年,更是被世界和平理事会评为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人。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楚辞》热潮。王逸《楚辞章句》是目前已知文献中保留《楚辞》原文并对《楚辞》进行阐释的最早且最完整的作品,在《楚辞》研究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楚辞章句》成书于经学昌明的东汉中期,所以后人研究《楚辞章句》很难绕开其中的经学因素。据此,本文立足于经学视角剖析《楚辞章句》与汉代经学的深刻关联。全文由引言、《楚辞章句》成书的历史文化背景、《楚辞章句》经学化的阐释方式、楚辞章句的经学思想以及结语五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对《楚辞章句》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第一章为背景介绍。首先说明了《楚辞章句》作者王逸的生平与仕宦情况,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论证了《楚辞章句》产生的年代为王逸任校书郎时;其次分析了王逸撰著《楚辞章句》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因为汉代文化与楚文化的密切渊源以及东汉中期以来宦官与外戚轮流掌政,导致朝廷面临严峻的政治危机;最后,从汉代两股评价屈原的不同思潮入手,分析了当时朝廷上“婞直之风”与“避世之风”激烈碰撞的情况,认为这是王逸推崇屈原以及撰《楚辞章句》的重要原因。第二章主要论述《楚辞章句》经学化的阐释方式。首先列举了各派学者在《离骚》称“经”时间问题上观点,并逐一分析其得失,从而得出了王逸首次将《离骚》称为《离骚经》的观点最为可信的结论,同时阐述了王逸将《离骚》称“经”的政治意图;其次,说明王逸虽然将《离骚》称“经”,但又将“经”训为“径”,可能是因为在汉代经学环境中,单靠王逸无法将“楚辞”上升到“经”的高度,这种做法可以避开屈原和《离骚》并非儒家和儒学经典的尴尬事实;其次,王逸采用“章句体”注释“楚辞”是因为他无法脱离汉代经学思维模式,其较为简约注解方式则体现出汉代“章句体”的进步。最后,分析了汉代经学思想统照下的《楚辞章句》对儒家标榜的统治秩序和道德伦理的宣扬。首先针对王逸所说“《离骚》依托《五经》立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梳理出王逸用《五经》和《离骚》相比附的合理与不当之处。第三章以《楚辞章句》经学思想为突破口,首先对《楚辞章句》中“忠”字的内涵进行分析,认为《楚辞章句》之“忠”大致表现为“忠于君主”、“警醒君主”和“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几个方面;《楚辞章句》虽然承袭了汉代经学尊奉孔子的传统,但已然显现出东汉古文经学的孔子观——仅仅将孔子视为“至圣先师”而非“神人”;最后,王逸广泛地引入阴阳五行和董仲舒的思想学说,在《楚辞章句》注疏过程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目的在于为政治服务,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结语部分则进一步总结了王逸《楚辞章句》的时代意义以及为后世楚辞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其他文献
凌淑华的小说呈现出多姿的女人世界,以其独特视角对准生活高门巨族中的婉顺女性进行创作。在小说中凌淑华有意识的让女性人物形象从小孩、少女、妻子、母亲等各年龄阶段来进
【目的】研究新疆塔城地区野生阿魏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特征,为阿魏菇驯化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生物学和ISSR标记技术对23株阿魏菇菌株进行遗
详细介绍了弹性高分子水泥系列防水材料的指标、特点、应用范围、施工方法等,总结了弹性高分子水泥系列防水材料在地下室渗漏,渡槽工程碳化维修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情况及特别效
<正>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语感越强,其语文素质就越高。所以小语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就成为当今语文课堂中实施
现代参考咨询服务是未来图书馆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内容。论述了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面对的挑战,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策略,包括提高馆员素质与服务
目的:比较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DCE-MRI)与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
变异修辞可增加文学语言的审美效果,本文试图探讨张爱玲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在词义偏离、超常改装、超限组合这三个层面的语言变异美。
《幸福蛋糕店》是英国作家加莉·帕金的著名作品。书中的各种蛋糕与仪式均和故事融合在一起,由蛋糕诉说非洲的历史。该小说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包括后殖民主义、国际援助
牙体硬组织的脱矿溶解,是龋病发生的关键过程。现代研究发现:龋病的发生是无数次牙体硬组织脱矿和再矿化循环累积的结果。当脱矿占据主导地位时,龋病逐渐形成;当再矿化占据主导地
研究背景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整个社会的流行性疾病,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在增加,2010年我国报道为11.6%【1】,已经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而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