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地制度作为农村各项制度的基础和核心,一直是被人们关注的焦点。新中国的农地制度变迁经历了土地改革、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复杂发展历程。变迁的历史表明适合生产力水平的农地制度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反之任何超越或落后于生产力发展的农地制度则会约束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围绕各阶段的农地制度变迁进行了历史分析、效率分析、变迁原因分析;并对当前农地制度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农地制度变迁的约束条件和变迁方向。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历史和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研究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的变迁。本文通过对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的变迁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农地制度变迁中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必须有机地结合;农地制度安排必须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取得平衡;在农地制度的变迁中,必须充分地注意农民对制度的认同和接受;界定产权具有重要的意义,产权关系清晰、产权主体明确的农地制度安排才可能是有效率的;现阶段的农地制度变迁受到我国生产关系、我国各地农业生产条件差异等因素的约束;当前,我国农地制度变迁必须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地稳定地权和完善地权,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各地方也可结合当地的特点进行创新,但创新模式的推广必须是谨慎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抗肾小球基膜(GBM)病合并IgA肾病(IgAN)或膜性肾病(MN)患者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5年12月于南京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目前地方政府存在的土地问题所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是比较严重的,而出现这些土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土地行为失范。由此引发的令人深思的问题是,既然这些行为和问
土地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建立生产要素市场的过程中,土地要素市场是其中最
目的:布鲁氏菌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每年因布鲁氏菌病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人类的健康形成了极大的威胁。每年报告的人患布鲁氏
木薯产业化就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依靠木薯加工企业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在木薯农户与加工企业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使木薯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互
新时期以来,文学评奖成为一种突出的文学现象,也独特地“介入”到了当代文学评价活动之中。虽然文学奖的影响、级别乃至评奖的意图和效果差异较大,但“介入”的途径、方式、特质
<正>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人民防空依法行政既是政府依法行政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民防空工作的重要内容。县级以上人民防空行政主
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是中国土地的基本国情。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又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加上管理不严,致使土地被乱占滥用,耕地锐减的状况日趋严峻。因此
酚醛树脂由于有着良好阻燃性、绝缘性、粘结性和化学稳定性而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未经改性的酚醛树脂因其脆性过大而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因此,近年来为了提高酚醛树脂的综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工业化进程中二元结构的矛盾依然相当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引起我国经济波动的第一原因是需求拉动,特别是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投资过热带来经济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