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位于扬子陆块西缘康滇地轴周缘,是我国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产地,会理县天宝山铅锌矿床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铅锌矿床之一。在大量收集掌握前人川滇黔地区铅锌矿床研究成果和地质矿产调查成果基础上,发现前人已做过较为系统的矿物学工作、矿床学、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模式研究,但就成矿流体的形成演化、流体性质、流体迁移的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却存在一些争论和不同的学术观点,因此,本次硕士论文主要对该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展开研究和讨论。通过对天宝山铅锌矿床的野外地质调查,特别是在矿山地下采矿坑道内对矿体和脉体的系统调查和样品采集,大致掌握了该铅锌矿床的矿体地质特征和矿体数量、规模、产出状态;基本掌握了矿体宏观上脉体的相互穿插关系,并系统对矿体和石英、方解石脉体进行了系统的采样,进而在对采集样品的系统的宏观特点观察和研究基础上,磨制了大量岩石矿石和脉体的薄片、光片和包裹体片。利用偏反光显微镜、冷热台及激光拉曼光谱等技术设备,运用矿相学和流体包裹体相关知识,对样品开展了系统的岩矿鉴定、包裹体均一法测温及包裹体成分测定,获得一系列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冰点,进而计算出包裹体盐度、密度和成矿压力、成矿深度等数据,最后对矿区成矿流体性质、来源、成矿物质的运移和沉淀方式进行了探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天宝山铅锌矿床成矿模式展开了讨论。本次论文工作,主要取得了如下基本认识和成果:(1)通过对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得出,该地区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20~220℃,成矿阶段温度区间为120~160℃,峰值为160℃,成矿温度较低;盐度范围(NaCleqv)主要分布区间为5.11~8.45%,含盐度较低,但略高于海水盐度,流体应该为盆地热卤水;三个成矿期中流体的密度范围大致相当,主要分布范围为0.75~0.85g/cm3之间,均值为0.85g/cm3,为中-低密度流体。(2)通过对包裹体初融的测试得出其流体为NaCl-H2O体系,气相成分中,H2O占绝对数量,其次为CH4、N2,同时含有微量的H2、CO等气体;Cl-、HCO3-、Ca2+、Mg2+等离子含量较多,活度较高。初步判定天宝山铅锌矿床流体类型为Ca2+-Mg2+-Na+-Cl--HCO3-型,与碳酸盐岩地区的大气降水成分相类似。(3)成矿压力的变化范围为40~45Mpa,成矿深度大约位于当时地壳深度约1.5km~2.0km之间,为浅成铅锌矿床;流体的pH值在5.53~5.72之间,均值为5.65,显示出弱酸性特征,推测天宝山铅锌矿床是在弱酸性环境下形成的;Eh值域区间为-0.273~-0.184,均值为-0.238,呈还原性,表明其主要形成于还原环境下。(4)成矿流体中金属矿质的来源具有多源性,主要来自于上地壳,也有深部物质来源,同时也与矿区赋矿岩层即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有密切关系。S的来源具有多向性,但成矿物质仍来源于同时代海水中的碳酸盐岩;C来自于海相碳酸盐,流体来源于盆地热卤水。(5)基于成矿模式的探讨,天宝山铅锌矿床在控矿因素(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成矿压力及成矿深度等方面,都反映出该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的形成演化及其性质具有浅成中-低温热液和盆地流体的特点(流体中水为油田水),属于典型的MVT型铅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