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国家或地区依靠技术进步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最终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直至达到相对“理想状态”的渐进转变过程。追求现代化是人类的整体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陕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第一阶梯”,其现代化实现程度的提高,不仅对于增强本省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程度,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必将对西部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产生极其深远而意义重大的影响。本文在对陕西省现代化实现程度进行测评时,首先概述了现代化和现代化理论,界定了现代化的涵义,介绍了现代化发展模式和战略选择,简要回顾了中同和陕西的现代化进程。然后在评析国内外现代化评价模型和讨论“中等发达国家”的确定的基础上,紧扣现代化的涵义,根据设置现代化实现程度的理论与现实依据、以及目的性、科学性、可比性、统一性和可行性的原则,以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构建了一套比较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现代化实现程度的测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质量、人口发展、科技发展、信息化水平和环境优化七大类、共24项指标。之后,以2001年~2005年为研究时间段,以现有的资料为依据,利用设置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线性加权和法对陕西省总体的现代化实现程度进行了动态量化综合测评,同时也对陕西省所辖十个市2005年的现代化实现程度进行了分析测评,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2005年各市的现代化实现程度进行了分析,进而从整体上把握陕西省现代化的实际状况、实现程度与进程,透视出陕西省现代化进程中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促进陕西省现代化实现程度提高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