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域小麦品种性状表现特性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231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了解了中国小麦生产现状和小麦品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该文选取中国小麦主产区有代表性的九个地区的优良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于2001-2003年在杨凌种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观察、记载、测定各个品种的生育特性和品质性状,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各品种的性状表现,了解来源不同的品种异地种植后的性状表现;生育特性和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以期为中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及区划提供理论指导.该文在分析了各品种的生态适应性、穗分化特性、干物质积累运转特性、旗叶光合特性、产量构成因素、品质性状等性状表现的基础上,对产量性状之间、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之间的部分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对品质性状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对不同来源的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明确了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关系;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选用5个化感作用特性差异较大的水稻品种(系)作为亲本,运用部分双列杂交设计(4×5)配成一套亲本和F_1两个世代的供体材料。测定亲本及杂种1代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及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模式受体植物莴苣幼苗根长和茎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水稻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特性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方差分析表明,水稻生长发育的3叶期~8叶期,控制化感作用的加性效应基
本文以株型差异明显的沈农606、沈农265、辽粳294、辽盐16和秋光5个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水稻株型结构、群体生理生态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从群体形态
以中国春及入DNA导入中国春后产生的变异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性状、染色体、茎秆组织解剖、蛋白质和DNA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获得如下结果:1.λDNA导入中国春后D_(1)代未出现明显形态性状变异,D_(2)代在株高、 茎秆硬度、穗长、穗粒数、抗倒性等方面出现了变异,变异率为31.67%。2.对导入λDNA的中国春D_(1)、D_(2)代进行细胞学观察,观察到了单价体、 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