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思想渊源流长,可以说,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社会管理。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史,特别是在分析批判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管理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本质。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结合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点,对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管理思想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他沿着经典作家的社会管理思想的分析路径,结合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社会实践,以及面临的国际背景,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社会管理思想。新中国初期毛泽东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的理论宝库,并且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深入探讨新中国初期毛泽东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其实践,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和认识毛泽东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进而进一步揭示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新中国初期毛泽东的社会管理思想形成具有丰富的理论资源,一方面毛泽东博古通今,博览群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其中蕴含的诸如“大同思想”、“仁政”、“敬得保民”、“仁政爱民”等丰富的古代社会管理思想深深地烙印在毛泽东的脑海里。另一方面毛泽东在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不断吸吮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许多深刻的社会管理思想。由于新中国初期党和政府社会管理的主线是巩固新生政权、改造旧社会、开展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因此,当时毛泽东的社会管理思想主要是服从这一任务,并在探索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实践进程中深刻阐述了自己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以党委和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单一主体,同时通过居民委员会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迅速组织全国人民以保证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劳动生产力,同时发挥意识形态的社会管理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群众运动灵活运用到新中国初期的社会管理实践中,这也是新中国初期在社会管理方面留给后人值得深思的一个重要课题。新中国初期毛泽东的社会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他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充分运用“软性”的社会管理方式,发挥思想意识形态的有效功能,一方面通过社会舆论导向和思想政治教育来净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以改变人们不适合时代要求的行为,进而到达实现管理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有效地防止了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意识形态的渗透。他创立的政治性群众运动式的社会管理形式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运动式治理有效地提升了社会管理的效率和人民群众参与度。其中有些思想对当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仍具有指导意义。新中国初期毛泽东的社会管理思想可以从科学性视域和任性立场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评价,从科学性视域看,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社会管理的现实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并坚持社会管理中探索规律与解决矛盾相统一;从人民性立场看,毛泽东始终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进行社会管理,同时保障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当然,限于时代条件的限制,毛泽东的社会管理思想还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总之,新中国初期毛泽东的社会管理思想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管理思想,改造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而且他依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殊社会历史条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管理之路,从而使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得以巩固,国民经济得以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得以顺利完成,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得以开始,进而为新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