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租房作为保障性住房中建设量最大的政策性住宅,是保障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生活的重要手段。出行行为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最基础的活动之一,居民每天基于各样的出行诉求产生出行活动,出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不同区位条件下的公租房社区由于外部环境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居民在出行特征表现上有很大不同。因此,对比分析不同选址条件下公租房居民的出行行为,探究其影响因素及差异性,对于完善公租房区域交通规划体系,改善公租房居民生活条件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居民出行行为活动产生的决策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各决策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说明,通过归纳总结把居民出行行为的内部影响因素分为了基本特征、经济特征、不确定性、出行态度四类,基于此构建居民出行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并提出假设。利用调研数据,对不同区位条件下的重庆市公租房居民出行行为特征表现进行分析,探究公租房居民的出行行为特征,对比不同区位条件下的公租房居民出行特征有何不同。并基于模型,以重庆市两个区位条件不同的公租房社区为例,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机制,对比两个社区间居民出行行为与影响机制的差异性。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位条件下的公租房社区居民在出行频率、方式、时间、距离以及成本等出行特征方面表现各不相同,差异较大。同时,在影响公租房居民出行行为的四大类因素中,基本特征并未表现出空间差异性,其他三类因素在不同的区位条件下的作用过程和结果各有不同,对于选址适宜的公租房社区而言,出行态度是影响居民出行的主要因素,对于区位条件较差的公租房社区,经济特征则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