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及其病症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其病灶(脂质条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和有并发病变的病症)的发生发展与血浆脂质和血管炎症密切相关。B类I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 SR-BI)是第一个在分子水平上证实的位于细胞膜表面的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受体,是体内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主要受体之一,它可以有效地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SR-BI是参与逆向胆固醇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RCT)、调节脂质代谢的重要受体,它在RCT的起点(动脉壁的单核/巨噬细胞等)和终点(肝脏和类固醇激素生成组织等)都具有丰富的表达。在RCT的起点,它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胆固醇的分布,介导细胞的游离胆固醇(FC)流出到HDL,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RCT的终点,它可以通过介导对HDL-CE的选择性摄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刺激RCT,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然而单核/巨噬细胞SR-BI的表达可以在不影响血脂水平和胆固醇流出的情况下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因此单核/巨噬细胞表达SR-BI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应该还有不依赖于其介导胆固醇流出的重要机制。目的:通过构建人SR-BI(hSR-BI)真核表达载体、使细胞瞬时过表达SR-BI,观察其对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MCP-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单核/巨噬细胞SR-BI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获得hSR-BI cDNA,用PCR的方法(上下游引物分别含有XbaI和Kpn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克隆hSR-BI基因全长;用限制性内切酶XbaI和KpnI双酶切PCR克隆的hSR-BI cDNA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DNA连接酶连接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hSR-BI基因和pcDNA3.1(-);基因测序法检测hSR-BI cDNA的碱基序列;瞬时转染法转染J774细胞和3T3-L1细胞;设计人鼠共用SR-BI引物、购买人鼠共抗SR-BI抗体,用RT-PCR和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SR-BI表达;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流入和流出细胞的[3H]胆固醇量,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细胞的总胆固醇(TC)和FC含量,分析细胞过表达SR-BI的胆固醇转运功能;用RT-PCR检测细胞TNF-α和MCP-1两种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分析过表达SR-BI对TNF-α和MCP-1两种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①成功构建了hSR-BI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R-BI,通过基因测序表明其碱基序列正确。②与对照组和空载体转染的J774细胞相比,pcDNA3.1(-)-hSR-BI转染的J774细胞表达SR-BI升高(n=3, P<0.05);与空载体转染的J774细胞相比,pcDNA3.1(-)-hSR-BI转染的J774细胞的胆固醇双向转运和胆固醇蓄积功能增强。③与对照组和空载体转染的J774细胞和3T3-L1细胞相比,pcDNA3.1(-)-hSR-BI转染细胞的TNF-αmRNA水平明显降低(n=3, P<0.05),且这一现象可以被SR-BI的抑制剂脂质转运抑制剂4(BLT-4)抑制;与对照组和空载体转染的J774细胞和3T3-L1细胞相比,pcDNA3.1(-)-hSR-BI转染细胞的MCP-1 mR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结论:①成功构建了hSR-BI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R-BI。②用pcDNA3.1(-)+hSR-BI成功转染了J774细胞,且J774细胞过表达的hSR-BI具有胆固醇转运功能。③SR-BI在J774细胞的过表达具有下调TNF-α的作用;这一作用可以被SR-BI的抑制剂BLT-4抑制,表明SR-BI对TNF-α的下调作用可能与血浆中的HDL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