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胸腺瘤是前上纵隔发生率较高的肿瘤,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15%左右。胸腺瘤细胞增殖缓慢,常伴随发生重症肌无力,可伴有胸痛,胸闷,咳嗽等临床表现,病理上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组织类型。但是目前使用的组织病理学检查还不能充分提示胸腺瘤的恶性度,因为有的病理显示良性或低度恶性的胸腺瘤在术后仍发现转移。随着生物分子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利用分子生物学指标进行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治疗及评价疗效。许多研究显示,COX-2在很多肿瘤中阳性表达明显增高,提示COX-2可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联系。随着临床研究进展,肿瘤淋巴管侵袭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尤其是恶性肿瘤常通过淋巴管转移,认识到podoplanin在临床肿瘤病理诊断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D2-40抗体开始是作为识别淋巴管内皮细胞podoplanin蛋白的特异性标记物,用于区分组织内淋巴管与血管内皮。通过COX-2和podoplanin在胸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其表达与胸腺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为胸腺瘤的临床诊断、恶性程度的判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平足蛋白(podoplanin)在胸腺瘤组织中表达与Masaoka分期,胸腺瘤组织学分型的临床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并探讨这些相关因子检测应用在胸腺瘤病人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1例胸腺瘤标本,其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16~71岁,平均48.31岁。肿瘤石蜡切片HE染色后由两位经验丰富病理科医师分别阅片并确定出组织学类型,两者诊断结果符合后进行入组实验。按WHO组织学分型:A型5例,AB型4例, B1型15例,B2型15例,B3型12例。通过Masaoka分期诊断:I期17例,Ⅱ期18例、Ⅲ期7例、Ⅳ期9例。使用5例其他疾病剖胸摘取的部分胸腺组织作为对照组,男3例,女2例,年龄45~57岁,平均年龄51岁。使用免疫组织化学SP (streptavidin-perosidase)法,研究51例胸腺瘤患者中COX-2、podoplanin的阳性率。结果:51例胸腺瘤标本中,发现随着Masaoka分期增高, COX-2、podoplanin阳性表达率也增高, X~2值各为28.00和23.64,P值都<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COX-2和podoplanin的阳性表达率与胸腺瘤的Masaoka分期等参数有关;与胸腺瘤组织学分型有关, X~2值分别为11.79和25.27, P值分别为0.007和0.021,P<0.05。A/AB型胸腺瘤COX-2阳性率与B1-3型胸腺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与podoplanin的表达呈正相关, r=0.569,P<0.01.认为COX-2和podoplanin的阳性表达与胸腺瘤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MG, MyastheniaGravis)无关, X~2值分别为0.370和0.004,P值分别>0.05。结论: COX-2及podoplanin与胸腺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蛋白表达增高同胸腺瘤组织分期有关,提示COX-2及podoplanin在胸腺瘤癌变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OX-2及podoplanin可以作为治疗胸腺瘤的生物学靶点。COX-2及podoplanin的表达与胸腺瘤的发生及侵润性相关,可作为其判断临床生物学行为和恶性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为临床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和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