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风貌建筑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和历史人文价值,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载体。本文根据三幢历史风貌建筑的动力特性测试数据,结合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和鉴定标准,对其动力特性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主要内容和相关结论具体如下:1、首先对这三幢建筑进行了动力特性测试,获得了它们的前几阶频率和振型形式;然后根据测试数据,可以推断出这三幢建筑整体稳定性较好,不存在明显的缺陷。2、根据测试频率和振型形式,通过反演分析方法获得了这三幢建筑的整体刚度矩阵;然后通过集中质量法获得了这三幢建筑的各楼层抗侧移刚度实测值;最后将这三幢建筑的各楼层抗侧移刚度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其实测值均比理论值增大15%左右。因此,本文认为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在计算楼层层间抗侧移刚度时,将一个实际的空间模型简化为纵、横两个方向的平面模型是值得商议的。3、根据现行抗震鉴定标准中多层砌体房屋综合抗震能力的两级鉴定方法,对这三幢建筑进行了抗震鉴定;当考虑纵、横墙以及楼盖的空间协同作用后,即第二级鉴定中抗震能力指数计算考虑翼墙的存在后,对这三幢建筑再次进行了抗震鉴定,可以发现后者的鉴定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本文建议现行抗震鉴定标准中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应考虑纵、横墙和楼盖的空间协同作用,即第二级鉴定中抗震能力指数计算应考虑翼墙的存在。4、根据第一阶测试振幅,首先叙述了这三幢建筑中各层木楼盖在楼板平面内的变形情况,然后具体分析了木楼盖在楼板平面内的变形和其面内刚度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上述分析结果——木楼盖已能有效地传递地震作用,与纵、横墙产生空间协同作用,本文认为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不宜采取木屋、楼盖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5、根据现行抗震鉴定标准中多层砌体房屋综合抗震能力的两级鉴定方法,首先对这三幢建筑进行了第一级鉴定;然后结合这三幢建筑的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从构造要求上分析了影响历史风貌建筑整体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最后总结出房屋的高度和层数、平立面布置、抗震横墙间距以及整体性连接构造是影响历史风貌建筑整体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而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对其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