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研究进程表明,创新研究已深入到产业层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的主要依靠力量已从资源禀赋转为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最终主要表现为产业创新能力已成共识。在重点发展产业的选择上,光电子产业已成为全球性焦点,世界各国纷纷创建“光谷”以抢占技术制高点,争取竞争主动权。“面向‘中国光谷’的产业创新系统研究”旨在提供科学的管理工具,使我国“光谷”建设和发展更健康,更有效。 在对“中国光谷”的产业创新系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鉴于课题包含三个前沿领域——“光谷”、产业创新和产业创新系统,故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对“光谷”、产业创新和产业创新系统的内涵和发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同时深入研究了创新理论的发展演化,尤其是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发展演化。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吸取了国内外先进的产业创新系统和技术系统研究成果,建立了面向“中国光谷”的产业创新系统模型,以该模型为框架,以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为对象,对产业创新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尝试性分析。 本研究紧紧围绕“三新”原则,积极追求理论概念上的新认识,技术、方法上的新突破和实践过程中的新效果,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 一.对产业创新理论进行了探索,阐述了产业创新的内涵,丰富了创新理论的内容。 二.对产业创新系统理论进行了探索,阐述了产业创新系统的内涵、要素和结构,进一步充实了产业创新管理的理论基础。 三.在产业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对罗艾·劳斯韦尔(Roy Rothwell)的“创新过程与政策工具的作用”模型进行了重大改进,将技术系统移入模型,创造性地加入了评价系统,创建了产业创新系统模型,就其功能型子系统进行了分析,为产业创新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工具。 四.在产业创新系统框架下对“武汉·中国光谷”的产业创新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 五.在研究以“光谷”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过程中,充分注意到了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阐明了“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只能是带动,不能是“替代”的观点。认为“中国光谷”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带动;这种带动功能的实现途径是通过“光谷”的强大技术扩散功能,实现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保证功能实现的有效工具是产业创新系统。 本文作者认为,产业创新系统研究具有非常广阔的拓展空间,本研究仅是该选题的开始而非结束。已经取得的成果均是建设性的,尚有许多领域需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要探索,尚需对更多的领域进行研究才能充分理解产业创新系统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产业创新系统的规律。在“光谷”的建设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光电子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扩散,避免“光谷”形成“飞地”;加强通过产业创新系统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避免出现“光谷”的发展,是以某些区域的衰退为代价,光电子产业的繁荣是以某些产业的非自然衰落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