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语言迁移都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的重要问题。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研究者们对语言迁移尤其是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所持态度几经反复。此方面的研究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的兴盛到60年代后期、70年代的衰落、直到80年代中后期的再次崛起这样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而近年来,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已经在英语教学领域得到普遍认可,关于语言迁移的研究也日益多了起来。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语言迁移进行了研究。由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缺乏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因此汉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就特别值得关注,语言迁移问题在英语教学中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英语作文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错误,阐明了母语负迁移在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并讨论了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对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的启迪作用。不同的语言学家对语言迁移有不同的定义,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被语言学家们普遍接受的是Odlin对语言迁移的“工作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母语迁移可大体上划分为两大类:正迁移和负迁移。语言迁移研究发现,语言间的相同和差异会产生母语迁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正向迁移、生成错误、生成过度、避免使用等。影响母语迁移主要有六个因素,但由于篇幅有限,本论文只对其中的四个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即语言水平、标记性、语言距离与心理类型学和发展期因素。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语习得界语言迁移研究的历史研究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语言迁移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怎样评估母语或第一语言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所有的争论几乎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学习者的母语或第一语言在习得第二语言时究竟是否起作用?如果起作用,到底起什么作用?是怎样起作用的?本文详细讨论了对语言迁移研究的三种理论。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的语言学理论是早期语言迁移研究中学习心理的理论支柱。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先前习得知识的干扰。当旧习惯成为学习新习惯的障碍时,就会发生前抑制。在这种情况下,就得从头学起,用新习惯取代旧习惯。然而在二语习得中,“从头学起”是无法做到的,因为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不需要(事实上也不可能)忘记第一语言。因此行为主义强调的是“难度”这一概念,即学习第二语言某一项目所需要耗费的精力。与行为主义理论相反,最低影响度立场的学者则从普遍语法这一理论出发,否定母语的作用和语言迁移的存在。他们采用了乔姆斯基的心智主义普遍语法观,认为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是一致的,提出L2=L1假设,全盘否定了语言迁移。按照这一假设,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一样,是不断建构自己的心智语法过程。作为以上两个极端理论的中和,19世纪70年代Selinker提出了中介语假设理论。中介语是指学习者所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也就是说中介语是一种处于两种语言之间的语言。根据中介语假设的理论,学习者正在学习的目标语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也不同于目标语。在上述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作者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参加本次实验的120名受试者是来自吉林大学机械学院、医学院和长春大学管理学院的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实验采用了作文、调查问卷和访问三种形式,首先要求受试者在一定时间内写一篇名为“大学校园是否应对旅游者开放”的作文,此题目是2005年12月的CET-4作文题目。然后填写一份关于对母语迁移态度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部分参考了俞理明(2004)对英汉词汇共性的正迁移效应研究的问卷形式。考察的内容为:(1)学习者是否意识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2)在哪些方面存在着差异:(3)差异到什么程度;(4)在英语学习中,正迁移和负迁移哪个起到更大的作用。实验的第三个步骤是访问。访问的目的是调查汉语思维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写作中的作用。访问的题目包括:(1)在英语写作构思上你们主要运用哪种语言(汉还是英);(2)在英语写作中你们运用英汉直译的方式到什么程度;(3)当在表达上遇到困难时,你们首先求助于哪种语言。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调查,作者发现负迁移现象与学习者的母语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将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错误归为两大类:语言负迁移和文化负迁移。语言负迁移错误又可详细划分为三类:基本错误、词汇迁移和句法迁移。文化负迁移错误又可详细划分为两类:专属汉语文化背景的文化用语与表达方式、隐喻表达迁移。每一种类型的迁移错误都被详细的解释并用从学生作文中挑出的例子加以证明。根据实验结果,作者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并讨论了此项实验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研究发现:首先,中国学习者的母语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尽管学习者在英语作文中的错误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但英汉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三,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写作中在多个方面都存在母语负迁移。第四,低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非常依赖于母语思维。本次实证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第一,要鼓励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尽量用英语思维。第二,加强老师和学生双方对母语负迁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第三,对英语学习者应提供必要的一定量的外语输入。第四,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本次实验只是对低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作文中的负迁移问题的一次尝试性研究,作者希望此研究能够应用于外语教学并能引发英语教师关注培养学生对于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认识。由于此课题的复杂性、有限的时间和作者有限的知识等原因,此研究并不能详尽全面,百无一漏。实验设计部分及分析方面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这些都待于做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