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因受教育水平的增加而获得的额外的收益反映了教育的私人回报,也称为个人教育收益。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统一的竞争性市场,劳动力市场总是出清的,工资差异取决于劳动力生产率的不同。也就是说,同质的劳动力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必然能获取同等的教育回报。尤其在人力资本理论诞生后,世界各国纷纷将人力资本投资作为缓解贫富差距,促进经济发展的进路。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美国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并没有收获所设想的预期效应,一些岗位的弱势就业者获得稳定社会保障或稳定收入的可能性很渺茫,或者根本的不到任何保障,收入不平等现象严峻,歧视现象也并没有得到缓解,人们开始质疑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投资回报。可见,劳动力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竞争性的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其被划分为相互隔绝的不同部分,收入取决于不同市场领域的工作条件等方面的不平等。国内外学者对劳动力市场分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可以被划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一级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二级劳动力市场)两个分离的部分。对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研究的初期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现象描述,后期有学者开始对二元劳动力市场进行理论阐述,并逐渐深入到实证检验。较之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有其特殊的背景,体现出明显的制度性分割的特征。早期关于教育回报率的劳动力市场差异研究多集中在城乡二元分割。近来,则主要探讨地区分割、职业分割、所有制分割、行业分割等多重分割形式,仅有少数学者从二元制劳动力市场的视角实证验证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并估计教育收益率。即使有学者估算了二元制劳动力市场的明瑟收益率,他们切入的角度与结论也并不一致。有鉴于此,本文试图研究中国二元制劳力市场分割的特点。主要计划解决如下几个问题: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形态究竟是怎样的?如果存在劳动力市场分割,教育回报率在不同的劳动市场下会是一致的吗?如果不一致,会显现出何种总体性市场差异?不同的教育层次和教育类型又会显现出何种市场差异?教育对收入的作用又是怎样的呢?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促进我们更好的认识教育的投资回报,为政府及社会进行教育决策提供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丰富相关的教育、经济与管理科学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为此,本文选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13)”数据库中城镇住户的个体样本运用Stata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进行实证验证,考察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形态。其次,基于所设定的计量经济模型,从市场类型和受教育阶段与形式两个维度展开教育收益率的估计,得到体现二级市场总体性差异的平均教育回报率和反映二级市场结构性差异的各级教育的回报率。最后,估算人力资本对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影响概率,检验教育对个体的经济效益。本文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第一,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二元分割。从表现特征上看:主要劳动力市场工资性收入高、福利好、安全性高,而次要劳动力市场则呈现出与之相反的特性。第二,从总体性差异来看,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平均教育收益率(9.5%)要显著高于次要劳动力市场(7.59%)。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教育与工资性收入无论在主次哪个子市场都具有正相关关系,但主要市场人力资本回报要高于次要市场。另一方面,本文关于劳动力就业机会分布的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教育水平是决定就业者进入何种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依据。即受教育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进入主要市场。第三,教育回报率的结构性市场差异总的来说更大。主要劳动力市场中,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大专、本科、研究生的教育收益率依次为15.5%、7.1%、8.4%、7.4%、12.9%、15.0%;次要劳动力市场则分别为4.6%、3.7%、9.0%、13.8%、16.6%、13.5%。其一,初中阶段的教育回报率在两类市场上的差异较大,主要市场初中阶段的教育回报率要远高于次要市场。其二,在两类型的劳动力市场上都显著的表现出高中的教育收益率最低。其三,从高等教育的情况来看,次要市场上大专和本科阶段的教育收益率显著高于主要市场,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收益率在主要市场上略高。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涉及到的几个要点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第一,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制度规范,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第二,运用公共教育政策调节收入分配不平等。第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技能型人才,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