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哲学视角下文明冲突现象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0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明是人类不同群族之间相互认同的最大的共同体。维系文明的重要纽带是传统的宗教信仰或者伦理价值系统。世界上的文明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由于历史原因,人类形成了几个最主要的文明体系,按照宗教信仰或价值系统来分,就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中东伊斯兰教文明、东亚的儒教文明,以及南亚印度教、佛教文明。这些文明对峙了几千年,近代以来的西方化和殖民化浪潮使得各大文明之间的传统边界逐渐消淡。但进入新世纪前后,随着意识形态对立的淡化和冷战时代的结束,各大文明体系之间的差异将会再度凸现出来,从而使得文明冲突现象此起彼伏,进而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和谐。本文正是从宗教哲学视角对文明冲突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宗教是构成文明的重要因素,对文明的本质、面貌具有深刻的的影响作用。各大宗教确实存在着差异,宗教在文明冲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冲突的根源不是宗教分歧而是经济利益相争。所谓文明冲突的实质是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以文化自我中心主义、文化霸权思想指导下的,各民族国家之间相互争夺利益的冲突。只不过这种冲突往往披上了文明冲突的面纱。宗教在其中只是扮演了工具价值、诱引催化作用。宗教间价值信仰、文化取向的差异性和普世伦理的同一性,以及宗教的正负双重社会功能使得宗教在文明冲突中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方面,宗教间的差异及其排他性使其可能在文明冲突中成为导火索或者催化剂;另一方面,各宗教具有的共性以及相互交流性又使其成为各文明冲突的缓冲带、交流的桥梁和相互融合的黏合剂。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和抑制其消极影响,其途径就是要承认和尊重宗教、文明的多样性,加强各宗教、文明在合理的原则和可行的方法下进行交流与对话。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我们要积极对中华文明的宗教体系进行探索,研究中国儒家文化的宗教性问题,建立以儒教为基础的丰富多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宗教信仰体系,以适应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时代要求,以促进中华文明各民族之间以及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之间的和谐相处,为建设和谐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论文探讨Hofstede所揭示的一些中西文化价值观差异是否源自古代–扎根在西方和中国的创世神话之中。换言之,本论文讨论Hofstede总结的一些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定性
本文是从民俗信仰的角度,阐述道教在朝鲜、日本传播的原因和影响。广义上的民俗信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所谓民俗,即民间的风俗习惯,包括婚丧喜庆、岁时节令、往来应答、
研究了负压条件下,不同氮氩混合比对TA2工业纯钛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氮层主要由α-Ti、TiN0.3和TiN相组成。有效硬化层深度为3050μm,氮氩比在1∶5和1∶1时渗层硬
人物类报道在新闻性与文学性之间由于平衡性的欠缺而长期处于纠结状态,而我国学界对人物类特稿的研究在系统性与深刻性上略显不足,因此从叙事学角度探讨人物特稿写作规律就显
中国和韩国是《亚太贸易协定》的签约国,随着中韩两国经贸往来的加深,贸易合作领域已从货物贸易延伸至服务贸易,并且服务贸易成为两国贸易新的增长点。本文基于服务贸易竞争
<正>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山西蛋鸡养殖因养殖成本与价格倒挂步入低谷的过程,充分暴露出当前蛋鸡养殖面临的一些问题。当地基层干部群众认为,蛋鸡养殖面临的问题和形势与近两年
文章基于企业并购的复杂性和企业日益增长的并购需求,构建了企业并购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某企业并购实施效果进行测评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近几年,台州市经济较快发展,但土地资源却迅速减少。通过建立土地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计算模型,对台州市9个县(市、区)的协调性和资源-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比较,得出:要
以H13钢为研究材料,采用QPQ盐浴复合处理进行表面改性。考察了氮化时间对QPQ处理后组织和物相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样品组织,用XRD分析表层物相。研究结果表明:QPQ处理
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对基督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探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著名科学家、哲学家罗素为代表的群体,坚持“冲突说”。他们大力宣传,使这种思想深深影响后辈学人。然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