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一次能源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能源供需矛盾将更趋尖锐。另一方面,能源的生产和使用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又以煤炭为主,2006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69.4%,发展经济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比较突出。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耗和对化石燃料的过分依赖,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迅速增加。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由于大量消耗能源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长期以来,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能源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关于‘节能降耗’的口号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以高能耗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况且我国的人均资源相对比较贫乏,使得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难以维持,政策制定者以及学者们都在积极寻找降低能源消耗的方法。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差,是造成能源高消耗主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不仅使我国的经济增长出现世界奇迹,而且大大提高了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但相对发达国家来看,能源强度仍然很高,能源强度的下降仍然有很大的空间。正是基于此,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关于影响能源强度因素分析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自己对计量、统计分析方法的理解,利用1985年至2006年的市甘关数据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首先,本文将国民经济分为三大产业,以各产业的能源效率作为技术进步因素,各产业占GDP的比重作为结构因素,其余的影响因素统称为分解余值,主要包括地区能源消费差异等。运用迪氏因素分解法对能源强度变化量(包括绝对量和相对量)进行因素分解,发现技术进步因素、结构调整因素、是能源强度变化主要因素,其中,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下降的贡献远大于结构调整,且结构调整在许多年份提高了能源强度。这表明:降低能源强度的重点应放在技术进步上;通过结构调整降低能源强度的潜力巨大。到底如何从影响能源强度各因素入于降低能源强度呢?为找出相应的对策,本文的后面部分对各因素建立统计、计量模型做出定量分析。在利用协整模型对技术进步因素的分析中,以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R&D)、外商直接投资(FDI)为解释变量进行分析,发现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R&D和外商直接投资FDI会促进技术进步;相比之下,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R&D对能源强度的弹性系数大于外商直接投资FDI。在对结构调整因素的分析中,运用回归模型对能源消耗、GDP、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进行拟合,得出GDP、一、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对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为正,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对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为负,且绝对值最大。表明GDP、一、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的增大会提高能源强度,提高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会降低能源强度。所以,国家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高科技、低耗能产业,逐步淘汰粗加工、高耗能产业,这样可以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增速平缓,降低能源强度。在对能源消费地区差异的分析中,运用迪氏因素分解法对各地区能源强度进行分析。得出东部在结构调整上要优于中、西部,但也要注意到三个地区在2003~2004年间结构调整因素均是使能源强度上升;西部在技术进步使能源强度的下降幅度上要大于东、中部。通过本文对影响能源强度因素分析及相关的实证研究,得出了一系列的研究结论,其中,有的与其它研究的结论相一致,有的差别很大。针对本文的研究结果,笔者在最后一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