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环境容量即水体对污染物的容纳能力,它是解决水污染问题和实现水质优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协调水资源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纽带。通过核算水体的环境容量,为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首先深入归纳总结了河流水环境容量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相关理论。接着从应用的角度,以辽河吉林省段为对象,进行环境容量的研究。辽河吉林省段是辽河的源头,也是吉辽两省的跨界河流,同时也是四平市和辽源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和纳污水体,因此对其开展水环境容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吉林省辽河流域的污染源进行统计分析和估算,为确定污染物的削减量打下坚实基础。结果表明:2006~2010年,点源污水排放量逐年升高,COD排放量逐渐降低,NH3-N排放量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中,城镇生活污水中COD和NH3-N排放量的5年均值分别占各自排放总量的81.1%和91.5%;2007~2010年,非点源COD和NH3-N的平均入河量分别为各自平均入河总量的74.6%和56.6%。通过对2001~2010年吉林省辽河流域12个监测站点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了解其污染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劣Ⅴ类断面在58.3%~66.7%间变化;主要超标因子为COD、BOD5和NH3-N,将COD和NH3-N作为计算环境容量的指标。根据2001~2010年COD和NH3-N的年际变化趋势,将2007~2010年每个水期COD和NH3-N的平均浓度作为相应水期的设计浓度。2001~2010年ρ(COD)和ρ(NH3-N)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进一步证明了污染源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同时也表明分水期核算容量的必要性。在总结前人对综合衰减系数(K)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吉林省辽河流域的社会与环境特征,完善K的计算方法,根据不同水期近4年的水质均值和同时段污染源均值及多年同期流速均值,运用两点法确定吉林省辽河流域丰、平、枯3个水期的K值。结果表明:KCOD的变异范围为0.01~0.709d-1;KNH3-N在0.005~0.59d-1之间变化。根据吉林省辽河流域的水环境特征,选取一维稳态水环境容量模型进行计算。在核算水环境容量的过程中,首先划分计算单元,其次确定设计条件和相应的模型参数,最后从分期尺度上核算辽河吉林省段的环境容量和污染物削减量。结果表明:不同水期COD和NH3-N环境容量的关系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COD环境容量比NH3-N环境容量大得多;3条河流的COD和NH3-N环境容量均为东辽河>条子河>招苏台河;在现状排污条件下,COD和NH3-N在不同水期的削减压力均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NH3-N的削减压力比COD的大,3条河流的COD和NH3-N削减压力则为条子河>招苏台河>东辽河。基于以上研究成果,为改善吉林省辽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大力改造和完善城市排水管网,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点源和非点源的治理力度,采用土地处理技术和水生植物复合护岸技术;分时段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设置过渡带,调整产业布局,完善污水处理厂的脱氮措施和加快“引松入辽”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