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松(Pinustabulaeformisf.shekannesis)又称陕甘油松,是油松在黄土高原发生的变异生态型(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1992),仅在黄土高原子午岭桥北林业局大麦秸沟等地有少量分布,在黄土区生长良好,是黄土高原珍贵的乡土树种基因库。柴松树体高大,干形通直,单株及林分的高、胸径、蓄积生长都高于油松(刘政鸿2003) ,目前主要采用种子繁殖,但其结实间隔期长,籽粒空瘪率高,播种出芽速度慢,限制了柴松的繁殖速度,也阻碍了其在生产中的推广,无性繁殖中,以组织培养繁殖速度最快,繁殖系数最高(曹孜义和刘国民1996) ,迄今为止,柴松组培快繁的成熟技术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对柴松组织培养进行系统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以柴松外植体在离体条件下,以柴松沙藏成熟胚为外植体,不同激素浓度对芽诱导进行研究,为柴松组织培养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扩大其种质资源,为日后引种造林提供优质种源。本试验获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不定芽诱导试验1.1柴松组织培养最佳的外植体为经低温(5℃)沙藏4周的柴松成熟种胚,其中种子与湿沙(含水量为沙子最大持水量的60%)按1:3比例混合。1.2在柴松沙藏成熟胚培养的过程中,将经过沙藏的种子用3.0%KMnO4分别消毒15min后,用清水冲洗5~6次,将经过处理的种子再去除种皮,经70%的乙醇消毒40S后,再用0.1%HgCl2消毒5~6min时较为适宜,污染率与死亡率相对而言都处于较低水平。1.3适宜柴松组织培养不定芽诱导与分化的基本培养基为1/2MS,附加3.0%蔗糖,0.6%琼脂,pH调至5.6~5.8。1.4将经过沙藏的柴松成熟种胚水平放置在培养基上时,更有利于胚的萌发与生长,子叶上不定芽的分化和诱导,比将种胚直立或倾斜放置效果要好。2不定芽扩大繁殖的研究2.1适合柴松胚直接诱导芽增殖的生长素为NAA0.1~0.2 mg.L-1,细胞分裂素为6-BA1.0~2.0mg.L-1。2.2 6-BA与NAA组合:柴松胚直接诱导扩大繁殖的最优培养基为1/2MS+2.0 mg.L-16-BA+0.2mg.L-1NAA+3.0%蔗糖+0.6%琼脂的培养基。3芽生长与伸长的研究3.1柴松不定芽伸长生长的适宜基本培养基1/2MS+0.1%活性炭+3.0%蔗糖。3.2提高柴松组培苗的转接频率,即培养周期为20d转接一次时,有利于克服芽苗干枯、死亡现象的发生。4不定根诱导的研究4.1柴松无根试管苗不定根的诱导培养分为前期与后期两个培养阶段。前期将其培养在低浓度的生长素组合1/4MS+0.5mg.L-1NAA+0.2mg.L-1IBA+1.0%蔗糖的培养基中,培养5天。后期将苗子转接至不含生长素的原培养基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出不定根。4.2柴松根诱导的关键是后期将苗子转入不加任何生长素1/4MS培养基上。4.3将无根试管苗直接转入1/4MS+1.0%蔗糖的培养基,30天后可在苗子基部形成白色的根尖,但高度小于2cm试管苗的根尖生长缓慢,易变黑死亡,高度大于2cm生长健壮的苗子根尖继续生长成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