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而种植业又是农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来说,种植业的稳定与否,就更具有特别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人和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变化,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必然选择。从1998年开始的新一轮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全国性的农产品价格上涨,说明我国目前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首先,论文就选题原因、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作了简要的说明,接着对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学者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本文主要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对结构调整中的农户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引入“理性经济人假设”、“需求偏好多样性假设”等对农户行为进行界定。 其次,对目前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重点对结构调整中的政府行为进行了探讨,说明了政府介入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强调指出,政府行为的合理介入是结构调整能否成功的前提。 再次,从总体上对我国农户在调整中出现的行为进行了研究,重点以决策行为、投资行为、品种选择行为、技术选择行为等为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我国农户行为在总体上是理性的,影响农户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内因和外因在结构调整中对农户行为的影响是同等重要的。 第四,对山东省苍山县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农户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农户在土地约束、技术选择、品种选择、农药施用、肥料施用、水利建设和灌溉技术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苍山县结构调整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指出:农户行为的优化是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成功的关键。 最后,提出了优化农户行为的措施。结论是: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农户行为的优化需要政府行为的优化;农户行为的优化有利于推动种植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政府、市场、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的引导、带动是改变农户行为方式、促进种植业结构合理调整的助推器。并对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