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卉,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多伦赤芍是指生长在多伦的芍药,由于生长环境特殊,芍药根部具有糟皮粉渣、芍药苷含量高等特性,被称为道地药材。现有供给量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急需大量栽培繁殖。常用分根繁殖方法无法获得大量植株,而种子繁殖具有上胚轴和下胚轴双重休眠的特性,陆地栽培需经过秋天生根、冬天冷藏到春天才能出苗,历时长且出苗率低、不整齐。国内外的研究多集中在赤芍药学成分分析与药理方面,对种子繁殖系统研究较少。因此,多伦赤芍的种子萌发和建植具有广阔研究前景。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赤霉素对多伦赤芍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了遮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对比了野生赤芍与芽头栽培赤芍的生物学差异。研究结果如下: (1)多伦赤芍种子椭球形或卵形,黑色、深褐色,长轴长7-10 mm,短轴长4-7 mm。千粒重为132.34±1.17g,含水量为20.07%±0.19%,吸水率为74.50%±1.42%。 (2)用0.5mM赤霉素(GA)溶液浸种2天,可打破种子下胚轴休眠,促进种子快速萌发和根的生长。已生根的种子在4℃低温冷藏30-60天或者喷施1mM GA溶液,可打破种子上胚轴休眠,促进出苗,提高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 (3)遮荫对赤芍小枝数、根长和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对株高、根长/株高、株重、地下生物量、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和死亡数影响显著。遮荫59%最适于幼苗生长,而遮荫76%属于过度遮荫,不利于幼苗成活与生长。 (4)多伦赤芍野生植株的茎、叶、根颈、肉质根和细根生物量均小于芽头栽培植株,地下和地上生物量比值没有显著差异。野生植株细根解剖结构中的维管柱直径、维管柱所占比例以及维管柱和皮层比均显著大于芽头栽培植株,但皮层厚度和皮层所占比例都小于芽头栽培植株。肉质根中芍药苷含量在野生植株和芽头栽培植株间无显著差异。利用芽头栽培这种无性繁殖方式对濒危中药材“多伦赤芍”进行保育和规模化种植是可行的。 以上结果表明,用赤霉素和低温处理可以促进野生多伦赤芍种子萌发,适度遮荫有利于幼苗生长,芽头无性繁殖是另外一种有效的保护多伦赤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