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观赏植物沙漠豆生长与抗旱生理特性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_ji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漠豆Swainsona formosa (Sturt’s desert pea)是一种豆科苦马豆属的草本植物,原产于澳大利亚。因其花色艳丽,并适应澳大利亚的干旱沙漠环境,成为观赏性和抗旱型兼具的种质资源。在引种该植物在我国进行生长繁殖等适应性观测的同时,初步探究沙漠豆在内蒙古种植的生长表现和抗旱性,对完善其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在我国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论文测定了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的生长,同时在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梯度的干旱胁迫处理条件下,对其生长表现和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沙漠豆在内蒙古大田的引种生长观测发现,它的萌发后生长大约65天后,进入开花期。花期从7月底到9月中旬,达50天左右,开花率高达80%左右。但是,由于受春冻时间较长的影响,2010年播种时间推后,导致后期受早霜影响,种植的植物全部萎蔫致死,结荚率极低,种子质量不高,未发育完好。全部生活史的过程还需以后进一步的观测。2沙漠豆种子萌发率方面,实验室中添加珍珠岩的混合沙土中的萌发率和生长优于壤土;大田培养纸杯中的萌发结果也表明添加珍珠岩能够有效促进种子萌发和生长。3沙漠豆在田间栽培中的长势优于实验室,并且沙漠豆在添加珍珠岩和FeSO4的田间土壤中的生长总体表现良好;添加珍珠岩和FeSO4提高土壤透气性并降低土壤pH值,促进沙漠豆株高和冠幅的生长。4通过对沙漠豆的水分耐受性研究,八月份种植于室内的沙漠豆,24小时不浇水,叶片就表现出缺水的症状,停水4天时,沙漠豆枝条卷曲并枯萎,5天后叶片开始干黄,再给予复水也不会返青,而同样种于实验室的一些花卉,48小时不浇水,叶片依然饱满,很少出现萎蔫。在田间栽培过程中,每天均给予浇水,沙漠豆长势较好。表明沙漠豆的抗旱能力并不是很强,因而,对于沙漠豆的耐旱性需要进一步研究。5干旱胁迫对生长在实验室两种土壤中的沙漠豆株高的生长有一定影响。在干旱胁迫12天时,沙漠豆株高只是在两种土壤中有差异,而胁迫并没有使沙漠豆生长受到影响,在24天时,胁迫已经开始对植株的生长产生影响,36天时,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时的株高明显低于轻度干旱胁迫。6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两种土壤中的变化不一致,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在两种土壤中均逐渐升高,表现出对干旱的适应性调节,而且渗透调节物质间存在相互补偿作用,这种补偿作用可以有效的分配渗透调节物质,使渗透调节物质更好的发挥渗透调节作用。7在保护酶方面,在干旱胁迫时,通过3种保护酶(SOD、CAT和POD)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能够维持沙漠豆细胞的完整性,降低膜的受毒害程度。MDA在两种土壤中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持续升高,表明干旱胁迫明显促进了沙漠豆细胞内膜脂过氧化作用,沙漠豆遭受干旱伤害程度不断加重。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合沙土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与其它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差,在壤土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与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3种保护酶之间存在较好相关性。除此以外,脯氨酸、氨基酸、MDA和3种保护酶(SOD、POD和CAT)之间在两种土壤中均存在一定相关性,并且与土壤的含水量密切相关,通过相互关系,调节沙漠豆在两种土壤中更好的适应干旱胁迫,最终表现为沙漠豆在两种土壤中都可以正常生长。
其他文献
花生(Arachis hypogaea)是豆科落花生属的草本植物。除供食用外,还用于印染、造纸工业。同时,花生也是研究植物向地性的良好模型。我们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了自然生长未入土、自然生长入土、未入土结合机械刺激、未入土结合黑暗处理和未入土结合机械刺激与黑暗处理5个实验组花生果针中41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它们分别参与胁迫与防御(38%),如植物凝集素、病程相关蛋白和谷胱甘肽转移酶,这些蛋白质的
论文主要研究由植物蛋白水解制取小分子肽的工艺路线和方法。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确定了新的处理方法。通过比较微波加热水解、酸法水解、酶法水解的优缺点,提出了独特的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