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立国之本。对劳动者个人来说,无论是社会评价标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关系,还是劳动者自身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教育可提高人的生产能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和个人收入提高。对一个国家整体来说,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关键要素,是一国经济增长和全社会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育财政问题不仅关系到一国的教育体制的运行,而且也是政府参与开发配置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学术界逐步认识到教育支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引起了经济学界和教育学界的重视,不少经验研究也不断证实了教育支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对教育发展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政府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这两个主要手段实现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这一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公共教育支出是政府各项支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以财政性教育经费为代表的公共教育支出的数量和结构共同决定了我国教育支出的总体质量乃至未来我国人才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竞争水平。而在以学费和杂费为代表的家庭教育支出在国家教育支出中占有比例越来越大的同时,学术界对家庭教育支出却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关于家庭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也仅限于借鉴和介绍,或者从未提及。因此很有必要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财政性教育支出和家庭教育支出这两大来源的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规律,应用实证方法分析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认识教育支出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从而更大地发挥教育事业对经济增长应有的作用。 本文根据中国1991-2005年的教育支出数据,采用现代经济计量学理论中的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技术,建立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几个定量分析模型,通过这些模型来探讨各种来源的教育支出和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教育支出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稳定地存在着某种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教育支出的波动与经济增长的波动总是高度密切相关的。增加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代表的经济增长量,将促进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相应提高。具体为:国内生产总值每提高1%,财政性教育支出平均提高0.4793%-0.5235%,财政收入每提高1%,财政性教育支出平均提高0.4891%,国家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收入每提高1%,财政性教育支出平均提高0.5052%。而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代表的人均经济增长量对家庭性教育支出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提高1%,以学费和杂费为代表的家庭教育支出将平均提高1.1820%。 本文第2章介绍了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的概念;第3章对教育支出的已有理论进行了综述;第4章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说明中国教育支出的现状,并就中国教育支出的总量水平和结构现状与世界各国以及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作横向和纵向比较;第5章运用了实证方法研究了1991-2005年我国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家庭性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计算了经济增长对中国教育支出的影响;第6章针对我国教育支出总量和结构水平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提出政策和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根据国内外学者的共同观点及本文研究的需要,对教育支出的概念做了独特的诠释;第二,将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引入到教育支出中,计算全国各省区的教育经费基尼系数、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基尼系数和教育事业费基尼系数;第三,利用我国1991-2005年的不同来源的教育支出数据,分别建立了经济增长与财政性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与家庭型教育支出的4个模型,并做回归分析,比较回归结果,得出经济增长和财政性教育支出以及经济增长和家庭性教育支出的相互定量关系;第四,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技术,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各种来源的教育支出和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