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风格创作歌曲的特征及演唱诠释 ——以三首歌曲为例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y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原歌曲是草原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体现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草原风格的创作歌曲竞相涌现,草原音乐也以新的形象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不同风格的草原创作歌曲为大家展现了不同的草原文化。笔者在论文中,从美声演绎草原风格创作歌曲的角度切入,挑选了《草原迎宾曲》、《牧野的早晨》和《爱在草原》这三首不同风格的极具代表性的草原创作歌曲,在歌曲的创作源泉以及歌词、旋律的创作特色方面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美声的演唱实践,来阐述运用美声唱法诠释带有民族特色的草原风格创作歌曲时,在气息要注意保持和流动;腔体不能开得太大,要让声音在高位置上集中,做到统一且有艺术修养;咬字归韵上要注意与歌曲所描绘的含义相结合,与旋律相呼应,并保证腔体的统一;在情感表达方面要首先考虑如何在声音上展现出蒙古族的民族特色,然后就是运用肢体动作和面部神态表情更好的向听众表达歌曲内涵。正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通过阅读文献来分析草原风格创作歌曲的产生及演变。第二章通过对三首歌曲歌词、曲谱以及前人所演唱的视频、音频资料的分析,来阐述草原创作艺术歌曲歌词语言方面的运用,曲式结构以及旋律特色,伴奏织体等方面的特点,而且分别从这三首歌曲不同的艺术风格入手,对草原创作歌曲的不同的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第三章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演出实践,在呼吸、声音、咬字吐字以及情感表达方面,来谈如何更好地运用美声唱法来演唱草原风格创作歌曲,让美声这种国外的艺术形式更好地与中国民族音乐相互协调、平衡。
其他文献
贾樟柯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作者电影”阵营的领军人物。他用个体和故事,建构自己的影像世界。他擅长于将镜头聚焦到客观真实的小人物身上,叙事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人文记忆;他以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反映当代社会与历史的良知影像。他的作品有鲜活的现实感,尤其能够触动观众悲天悯人的情怀。本文以贾樟柯导演已完成的电影作品为研究对象,聚焦于贾樟柯电影作品的美学特征,通过对贾樟柯多部影像作品分析,从作品镜
“体验经济”是企业以服务为重心、商品为素材、为消费者创造一种精神与心理享受,并且值得消费者回忆过往体验的经济模式。“体验经济”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开辟了以消费者体验和情感为主的企业生产传播方式。更迭了市场的消费环境,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成为市场主流。这一切变化让各行各业都重新寻找发展契机,舞台剧也不例外。舞台剧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经济背景、社会发展、文化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影响下,舞台剧演出从创
20世纪80年代“作者电影”理论传入中国,对本土导演影响至深,内蒙古导演忻钰坤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不仅是“作者电影”特定历史文化特色下的体现,同时也是大众独特的审美情趣、追求精神文明的象征。本文在“作者电影”视域下,以内蒙古导演忻钰坤的电影《心迷宫》和《暴裂无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审美特性,以期能给国产电影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重点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
二十世纪初期,油画静物逐渐进入中国大众视野,并在历史选择中形成了两种审美形态,即传统写实、意象与表现,《有意的静物》系列就是笔者的意象与表现性语言实践作品。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以意象、表现、意象与表现性的概念阐述为基础,结合部分中国意象与表现性油画静物作品,分析总结出中国传统绘画对其作品的深度影响与具体表现。第二、三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以笔者的静物系列作品作为主要论述内容,从作品的产生与审美追
山西长子鼓书是长子县土生土长的地方曲种,分布在晋东南及周边地区,在2011年长子鼓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长子鼓书发源于宋元时期,运用只说不唱的艺术形式,在明末清初流行于长子全境,之后的传承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同类曲种的优点,并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如今已成为晋东南地区发展较好的说唱艺术。本文以长子鼓书艺术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文献查找、资料整理等的基础上,探索长子鼓书的发展演变、各时期
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达斡尔族人民生活联系紧密,它能最直接地反映达斡尔族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达斡尔人民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本文以两首经典的“扎恩达勒”民歌《心上人》《忠实的心想念你》为研究对象,展开对“扎恩达勒”歌曲的演唱探索。本篇文章由绪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正文包括三个章节:第一章节通过“扎恩达勒”的产生渊源、
如今,在国内国际舞台上,具有蒙古族风格特点的音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说明蒙古族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尤其是蒙古族风格的歌曲,传唱度高,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强。笔者结合自身在学习演唱蒙古族风格创作歌曲过程中获得的感悟,对蒙古族风格创作歌曲在声乐学习中的训练价值产生了思考并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由正文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包括三个章节。第一章由内涵与外延、基本情况和风格特点这三方面构成。
新时期以来,中国声乐的发展取得杰出成就,涌现出不少富有时代创新性的音乐家,作曲家胡廷江、廖勇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是当代作曲家的中流砥柱。创作的作品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歌剧、交响乐、声乐作品、舞蹈音乐、影视作品等,他们的创作多以“爱”为主题,“爱”有很多种,如亲情之爱、恋人之爱、手足之爱、家国之爱;有舍我其谁的大爱,也有柔情似水的小爱。“爱”存在于每个人身边,故这些以爱为题的作品十分契合公众心理
声乐套曲《五首希腊民歌》是法国印象派音乐代表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所作,由《唤醒美丽的新娘》、《在更远的教堂那边》、《哪个情郎能同我比》、《采乳香的少女之歌》、《兴高采烈》五首歌曲组成。歌词以希腊民间故事与生活场景为背景,曲作者在音乐上将法国艺术歌曲的精巧、典雅与希腊民族音乐的淳朴、热情巧妙结合,突出表现了其独具特色的音乐创作风格。本文将从以下几个部分对声乐套曲《五首希腊民歌》展开论述:首先对作曲家
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历经了很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后,我国的民族音乐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艺术内涵。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一部分,特点鲜明且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这使其音乐有着独特的价值,由传统民歌发展而来的创作作品也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精髓。改编民歌是一种特殊的声乐艺术形式,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由民歌改编而来的声乐作品也逐渐绽放出了璀璨的艺术光芒。本文以新疆维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