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败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政治难题,中国共产党与政府一直致力于腐败的打击与惩治。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打击腐败的手段与时俱进,网络反腐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反腐的新方式,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得到政府与民众的青睐,逐渐成为反腐运动中的有力武器。借助网络平台监督政府、反对腐败行为是公民充分行使监督权的体现,网络为公民政治参与带来新的支持,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可以有效降低腐败发生。在肯定网络反腐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其作为新兴反腐手段所衍生出来的不同问题。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网络反腐”概念及功能界定与优势介绍为起点,从网络反腐主体与目的两个角度阐述网络反腐的正当性。网络反腐在本质意义上呈现了网络、民意与执政能力的合体,网络通过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吸收了群众表达,同时能有效整合群众的意见和智慧,从而促进了网络民主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此外,“主权在民”思想、“委托代理理论”及我国《宪法》有关规定共同为民间网络反腐的正当性提供了支持。第二部分阐述网络反腐存在的现实冲突,即网民言论自由权与公职人员名誉权的冲突;公民监督权与被监督者隐私权的冲突;网民通过网络发掘、传播腐败信息过程中与腐败案件侦查保密性的冲突;在贪腐案件进入司法审判程序后,网民舆论导向与司法独立性的冲突。这些现实冲突也是网络反腐中存在问题的体现。第三部分阐述了规范网络反腐的路径构想。从规范层面、制度构想及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三方面提出针对网络反腐冲突的制度调适。同时,从完善举报机制、受理机制、信息处理机制以及舆论引导机制四方面构建和完善官民合力反腐的联动工作机制。最后阐述司法机关通过构建外部沟通机制,确保司法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