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对慢性荨麻疹肝郁气滞型的临床疗效,并从中医和西医、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系统探讨小柴胡汤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选取慢性荨麻疹肝郁气滞型患者60例,均为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间,于武汉市一医院皮肤科就诊的病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组口服小柴胡汤(柴胡l0g、半夏10g、党参10g、黄芩10g、生姜6g、大枣10g、甘草6g),随证加减,每日一剂,分两次水煎服,加咪唑斯汀片(10mg/片,商品名:皿治林)每日1片,2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片(10mg/片,商品名:皿治林)每日1片,2周为一个疗程。3.观察两组于治疗后2周、4周、8周的临床疗效,两组的中医次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的复发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清IgE值、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等,从实验室指标上观察小柴胡汤的治疗作用;并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4.统计学方法:临床疗效采用X2检验,在SPSS17.0计算机统计软件上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本次研究通过对60例慢性荨麻疹肝郁气滞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与西医对比观察,发现2周后两组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4周、8周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2个月后的复发率为27.23%,对照组复发率为66.67%,复发时间间隔治疗组长于对照组,P值<0.05,两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说明远期疗效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3.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治疗组降低总IgE及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例数优于对照组。4.改善中医次症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对改善中医次症优于对照组。讨论: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临床上以皮肤反复出现瘙痒性风团为特征,给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由于大多数患者找不到具体引起本病的病因,疾病缠绵难愈,加上其病变在体表,易于引起关注,故容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造成焦虑和抑郁。这些情志变化,中医认为与肝、胆、三焦、少阳相关。患者精神紧张、急躁易怒,情志内伤,气机升降失常,少阳枢机不利,肝的疏泄功能失调,气机壅滞,致使形成肝郁气滞之证,故肝郁气滞也是慢性荨麻疹的一种重要病因病机。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7味药组成,是和解少阳之主方。在本型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主要起到疏理肝胆、调和脾胃,调节气机的作用。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小柴胡汤在慢性荨麻疹的应治疗中具有切实的疗效,不良反应少,不易复发。这加强了我们以后在皮肤科临床工作中使用中医药的信心,这样可以更好的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