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于 2000 年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伴随而来的是“人口红利”减弱,老年抚养比增加,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加大等问题。我国既存已久的退休政策强制大量健康状况良好,仍具备工作能力且经验技能储备丰富的老年人离开劳动力市场,这是对这一部分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近十年来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讨论层出不穷,支持与反对并存,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渐行渐近,而在这一政策正式落实之前,在整体退休年龄彻底延迟之前,如何深入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最大程度发挥老龄人力资源的优势,减弱老龄化对国家、企业、家庭的影响,具有研究意义。 基于此,本文以城镇低龄老年人力资源作为我们探讨的主体,以陕西旬阳为例,从县域角度出发,探讨城镇低龄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首先,文章以人口老龄化为着力点,以人口转变理论,人力资源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命周期假说等经典理论为依据,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了解国内外关于老龄化,延迟退休,及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的研究进展,并深入了解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相关概念。然后,以陕西旬阳为例,依据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分析该地区老龄化现状及其老龄事业发展情况,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旬阳老年人对参与再开发活动的意愿,并通过回归分析等方式探讨了影响老年人参与再就业及参与志愿活动意愿的因素。 实证研究首先对样本区域的老年人人口属性,经济生活状况及社会关系特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样本区域老年人的基本概况,然后通过列联表交叉分析的方法和Logit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老年人参与再就业及参与再开发活动的意愿的影响,最终得出影响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及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意愿的因素不尽相同的结论。就业不稳定性、健康状况及子女的支持度会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及生活满意度会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学历、健康状况、个人年总收入及子女支持度会对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就业不稳定性、年龄及生活满意度会对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开发城镇低龄老年人力资源的对策建议,包括法律政策的健全,老年教育的普及,信息平台的搭建及志愿活动方式的丰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