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血压病、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增高,慢性肾衰的发病率亦随之增高。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肾衰的治疗中愈显重要。各地中医院对慢性肾衰进行了辨证分型及制定了相应的临床治疗路径,并确定了相应的基础方药。这些方药疗效如何?当有相应的临床数据支持。慢性肾衰患者在疾病后期出现少尿甚至无尿,钾的排泄异常,常会导致高钾血症的发生,而中药作为含钾药物,中药汤剂含钾量更是不可忽视,病人长期服用中药是否会引起钾的聚积,从而导致高钾血症的发生?需要相应的实验数据来验证中药使用的安全性。目的观察肾内科常用方剂参芪地黄汤和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从血清钾离子角度探讨上述两方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结合的方法。临床研究方面收集辨证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的符合纳入条件的慢性肾衰患者,分别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和“参芪地黄汤”口服,其余西医基础治疗相同。观察两个月,对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进行评分,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对其进行疗效评价。中药汤剂含钾量的测定:参芪地黄汤、香砂六君子汤两方常用剂量按照常规中药煎煮方法两次煎煮并浓缩至122ml,使用火焰法测定中药汤剂钾元素的含量。实验研究方面,选用同批次体重相近的雄性SD大鼠,分别给予经典的5/6肾切除术制造肾小球硬化慢性肾衰模型及维持性给予腺嘌呤灌胃制造肾小管坏死慢性肾衰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在5/6肾切除后一周及腺嘌呤灌胃后一周,采血测定大鼠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情况,评价慢性肾衰模型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采血测定基础血钾值。按照区组随机方法,腺嘌呤组分成腺嘌呤模型组、腺嘌呤香砂常规剂量组、腺嘌呤参芪常规剂量组、腺嘌呤香砂2倍剂量组、腺嘌呤参芪2倍剂量组;手术组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参芪常规剂量组、手术香砂常规剂量组、手术参芪2倍剂量组、手术香砂2倍剂量组。药物干预组按照动物及人体表面积比例分别给予相应剂量中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腺嘌呤模型组、假手术组给予相应剂量去离子水。定期秤量大鼠体重,调整给药量。并在给药后第4周、第8周采血测定血钾变化情况。结果参芪地黄汤纳入病例38例,治疗前后比较,显效4例,有效19例,稳定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1.6%;香砂六君子汤纳入病例45例,显效8例,有效16例,稳定14,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4.4%。测定2首汤剂含钾量:参芪地黄汤常规剂量组:0.68g/dl;参芪地黄汤2倍剂量组:1.1g/d1;香砂六君子汤常规剂量组:0.36g/dl;香砂六君子汤2倍剂量组:0.62g/dl。5/6肾切除组肾切除后1周及腺嘌呤灌胃后1周,测定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浓度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造模成功。5/6肾切除组血钾浓度为6.21±0.60mg/l,腺嘌呤灌胃组血钾浓度为6.05±0.62 mg/l,空白组大鼠血钾浓度为5.80±0.62 mg/l,三组血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给药4周后,腺嘌呤模型组、假手术组及各剂量中药组干预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给药8周后,腺嘌呤模型组、假手术组及各剂量中药组干预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中药干预组0周、4周、8周自身血清钾离子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参芪地黄汤、香砂六君子汤对辨证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的慢性肾衰患者治疗有效。长期使用不引起高钾血症,可供临床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