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毡毛忍冬Lonicera similes Hemsl为现行版《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川银花项下的基源植物之一,且为川产金银花的主流品种。为配合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川银花主流品种(细毡毛忍冬)特征性成分的分离及含量测定研究”,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细毡毛忍冬的有效部位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选择具有专属性的指标成分,建立其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为完善和提高现有的川银花质量评价标准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推动川产药材“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进而扩大川产药材优势资源的使用范围,促使我省贫困地区南江县的自然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研究结果如下:1脱离传统的“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药效学筛选-有效部位分离纯化”的模式,直接以已知的金银花类药材除有机酸类的另外两类有效部位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为切入点,进行提取分离,寻找专属性成分。1.1首次进行了大孔树脂纯化细毡毛忍冬总黄酮的工艺研究。本文针对细毡毛忍冬总黄酮纯化工艺,以静态吸附率及解析率为指标,考察了5种不同极性的大孔吸附树脂,优选出了适宜的大孔树脂型号,并考察了影响其动态吸附和解析的相关因素,最终确定大孔树脂纯化细毡毛忍冬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D101大孔树脂纯化细毡毛忍冬提取物,上柱药液生药浓度为0.10g/m1,比上柱量2.74g/g(药材/干树脂)上柱吸附。1.2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凝胶色谱等方法对细毡毛忍冬各大孔树脂流分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采用1H NMR、13C NMR等多种现代波谱解析技术,并结合化学反应、对照品比较、文献对比等手段鉴定其结构,最终确定了9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Ⅰ),芦丁(Ⅲ),槲皮素(Ⅳ),穗花杉双黄酮(Ⅴ),秦皮乙素(Ⅶ),β-谷甾醇(Ⅷ),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Ⅸ),齐墩果酸(Ⅹ),B-胡萝卜苷(Ⅺ)。其中化合物ⅠⅢ、Ⅳ、Ⅴ、Ⅸ这5个化合物均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Ⅰ、Ⅴ、Ⅶ、Ⅸ、Ⅹ、Ⅺ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细毡毛忍冬中分离得到。2首次进行了细毡毛忍冬中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建立了其微乳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通过对提取方法、水解时间、展开系统、点样量、展距、展开温度、薄层板饱和时间等的考察,最终建立了细毡毛忍冬中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的微乳薄层鉴别方法,以含水量75%的微乳液-甲酸(9:1)为展开剂,分离效果好,展开后Rf值适中,色谱斑点清晰。通过对10批不同产地的细毡毛忍冬对口药材及商品药材的薄层色谱试验,表明该方法对细毡毛忍冬中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的鉴别有较好的适应性,重现性较好。同时采用该方法进行了细毡毛忍冬与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金银花(忍冬)、山银花(灰毡毛忍冬、黄褐毛忍冬、华南忍冬)的对比鉴别,结果表明,除忍冬外其它几种银花均未检出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表明该成分用于细毡毛忍冬的薄层色谱鉴别具有一定的专属性,虽然忍冬中也可检出该成分,但二者的其它色谱斑点有差异,可予以区别。3首次进行了细毡毛忍冬中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的含量测定研究,建立了其HPLC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对最大吸收波长、色谱条件的筛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考察以及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试验等方法学考察,建立了细毡毛忍冬中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可操作性强。通过对10批不同产地的细毡毛忍冬对口药材及商品药材中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最高可达1.08%,最低为0.36%,平均为0.68%。同时测定了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金银花(忍冬)、山银花(灰毡毛忍冬、黄褐毛忍冬、华南忍冬)中该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忍冬中虽含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但含量明显低于细毡毛忍冬,为0.14%、0.11%,而其它几种银花中均未检测出此成分。表明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用于细毡毛忍冬的含量测定具有一定的专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