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升金湖是长江中下游冬候鸟重要越冬停歇迁徙地,是研究冬候鸟对轮虫影响的重要区域。本研究于2014年2月至7月调查了升金湖上湖区各采样点轮虫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以及生物量的时空分布,以期了解升金湖轮虫群落结构特征,对各采样点水质检测的指标有T、pH、WH、SD、Chla、DO、TN、TP、 NH3-N、NO3-N、NO2-N、COD、BOD5等,并运用了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确定影响升金湖轮虫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重点探讨了迁徙鸟类集中活动的区域其水体环境对轮虫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为升金湖的水环境评价、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期间共检测到轮虫类17属31种,臂尾轮虫属(Brachionus)有8种。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角突臂尾轮虫(B. calycifloru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和针簇多肢轮虫(Schizocerca diversicornis)在每个月中都有出现,而角突臂尾轮虫(B. calyciflorus)是每个月的共有优势种,臂尾轮虫属(Brachionus)占总密度的比例最低为18.3%,最高达到86.9%,主要优势种包括角突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萼花臂尾轮虫(B.angularis)、前节晶囊轮虫 (A.priodonta)和裂足轮虫Polyarthra trigla)等。2、升金湖轮虫生物量和密度的最低值均出现在四月份,分别为11.92mg/L和14.0ind./L;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七月份,为793.10mg/L,其中前节晶囊轮虫(A.priodonta)占94.7%;密度最高值出现在六月份,为176.0 ind./L,其中剪形臂尾轮虫(B.forficula)、角突臂尾轮虫(B. calyciflorus)和圆筒异尾轮虫(Trichocerca cylindrica)各占36.8%、27.0%和17.1%。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范围在1.49~2.31之间,其平均值为2.03;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在0.57~0.78之间,其平均值为0.67:丰度指数变化范围在0.77~1.50之间,其平均值为1.13。通过对三个多样性指数的分析,揭示了升金湖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3、影响升金湖轮虫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水体环境因子有SD、T、WH、pH SS、TP以及N03-N等。运用Person相关性分析对升金湖上湖轮虫的生物量和密度及其主要的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轮虫密度与BOD、COD、Cond、 T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对应的相关系数为0.226、0.274、0.247和0.275,与Chi a、DO、T、SD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对应的相关系数为0.454、0.417、0.426和0.652,与NO2-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其相关系数为-0.513。轮虫的平均生物量与BOD、Chi a、DO、pH、SD、T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对应的相关系数为0.463、0.616、0.344、0.319、0.312和0.356,与SS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其相关系数为-0.755。运用CCA典范对应分析对升金湖上湖轮虫的优势种及其主要的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升金湖轮虫对SD、T、WH、pH、SS以及NO3-N具有较强的响应关系。4、通过对升金湖上湖轮虫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可以推断出升金湖上湖的迁徙水鸟对升金湖轮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特别是三月的调查中,鸟类聚集区(断面Ⅳ、断面V)的轮虫密度比非聚集区高,而且营养盐浓度整体上略高,越冬水鸟的鸟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轮虫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