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文化”指商业利益驱动的文化产品,特别是大众传播产业的典型产品,大众文化就是为普通大众提供消费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大众文化并不要求深度。当代“大众文化”已经作为产业不但带来滚滚商业利润,在它的精神内涵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现代性文化机理。这主要表现在大众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大众文化”,他们在“大众文化”的形成中也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本文联系二十世纪西方文化批判思潮指出大众文化产品除了具有娱乐功能之外,还承担了一定的阐释意义的功能。大众文化产品通过制造明星崇拜和技术迷信,对人生和世界作出了商品化和技术化的解释,满足了市民大众对存在意义的一种表达渴求。
论文以“大众文化”的内涵和特色作为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具体分析了以“超女”和“快女”为代表的“选秀文化”现象,并从中透视了“选秀”活动对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影响。论文分析指出大学生对于“大众文化”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身体解放和自由个性的伸张,同时也表明了青年学生人文精神素养的匮乏。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来看,当前中国社会的“大众文化”明显不能承担培养中国现代化精英的重任。“选秀文化”等大众文化的市场特征和商品原则必然决定了它的平面和短视,其意义在于改写文化发展的格局,把文化改革推进到意义深远的平台。但是当消费市场日趋完善、大学生心理日趋成熟之后,就应出现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对于新时期知识分子的培养,关键是我们如何把社会主义超越性的人文价值理念融入文化产品及其服务之中,重构积极向上、向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