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中有机物化合物一直都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一般认为,有机碳(TOC)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虽然TOC对人类的健康没有造成直接危害,但对于各种水体中TOC的研究是相当重要的。通过有机酸、光吸收、金属络合及氯化作用促使水体酸化、微生物活动、化学特性及致癌物的形成与变化均受TOC的影响。另外,当有机碳形成有机复合物时,能影响着营养物质的适用性以及污染物的可溶性和毒性。本课题在中试规模潜流人工湿地2年的运行期间,考察了水力负荷(HLR)、床体长宽比、填料粒径、季节以及水位对含碳有机污染物归宿的影响。也研究了入水特性对含碳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及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2年的现场监测试验表明,潜流湿地处理系统对TN、TP、COD、BOD5、TOC和TSS的去除率分别为7%、16%、63%、73%、65%和87%。在优化得到最佳HRT为3天的条件下,进一步对床体优化,发现低水位细粒径填料床体有较高的处理效果。其中,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10%、19%;TOC、TSS的去除率分别为67%、89.3%。2、通过对水力负荷、床体、填料尺寸、水位和季节5个因素的分析,发现水力负荷和季节(温度)是影响所研究的污染物去除的两个主要因素。季节(温度)对出口水中TOC的浓度有显著性影响(P<0.01);水力负荷对出口水中TOC有显著性影响(P<0.01);床体、填料尺寸及水位对出口水中TOC的浓度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因此,水力负荷和季节是本湿地系统发挥去除作用的两个重要因素。3、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对湿地系统中的碳去除有重要影响;含碳气态化合物、TOC、乙酸以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去除量随入水LAS负荷的增加而增加。4、通过氧化.还原电位的分析,发现本湿地系统有着极强的还原环境(Eh<—300 mV),结合电子受体在湿地系统中的变化,推测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是通过以产甲烷化作用为主的生化过程。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工湿地废水处理中有机污染物降解及其机理研究”(20477033)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CSTC2004BA7019)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