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皮衣科(Pertusariaceae)隶属于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茶渍纲(Lecanoromycetes)、厚顶盘亚纲(Ostropomycetidae)、鸡皮衣目(Pertusariales)。鸡皮衣科地衣包括4个属,即:Ochrolechia (肉疣衣属)、Pertusaria (鸡皮衣属)、Varicellaria (果疣衣属)和Thamnochrolechia。本论文对采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L)、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HKAS)、加拿大自然历史博物馆(CANL)、奥地利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W)、荷兰CBS的标本室(ABL)、新疆大学植物标本室(XJU)以及山东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SDNU)的中国鸡皮衣科地衣标本从形态学、解剖学、化学、生态学、植物地理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根据形态-化学-地理相结合的地衣物种概念,报道了中国鸡皮衣科地衣3属83个分类单位,即:肉疣衣属地衣27个分类单位(24种,1变种,2变型),鸡皮衣属地衣55个分类单位(53种,2变种)和果疣衣属地衣1种。其中发现并描述新分类单位4个,即:O. pallentiisidiata(白盘裂芽肉疣衣),P. wulingensis(武陵鸡皮衣),P. qilianensis(祁连鸡皮衣)和P. paraqilianensis(类祁连鸡皮衣);报道了中国新记录种9个,即:O. mexicana (墨西哥肉疣衣),O. oregonensis (俄勒冈肉疣衣),O. alboflavescens (黄粉肉疣衣),O. balcania (巴尔干肉疣衣),P. brachyspora (短孢鸡皮衣),P. gibberosa (瘤结鸡皮衣),P. copiosa (多疣鸡皮衣),P. lacericans (撕裂鸡皮衣)和P. variolosa (瘤疣鸡皮衣)。作者对前人关于中国鸡皮衣科地衣的报道进行了订正研究。以全部原始资料为基础,对前人发表的部分新记录等标本进行了复查与订正,对P. elliptica,P. alpina和P. carneopallida等3个分类单位进行了订正研究,将P. elliptica从中国地衣区系中排除,对P. alpina和P. carneopallida两个种的错误鉴定标本进行订正。本研究首次对中国鸡皮衣科地衣的地理成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将其划分为7个地理成分,即:世界广布成分有6个分类单位,占总数的7.23%;环北极成分有28个分类单位,占总数的33.73%;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有13个分类单位,占总数的15.66%;东亚-大洋洲间断分布成分有11个分类单位,占总数的13.25%;东亚成分有9个分类单位,占总数的10.84%;喜马拉雅成分有2个分类单位,占总数的2.41%;中国特有成分有14个分类单位,占总数的16.87%。分析表明:肉疣衣属地衣倾向于温带分布,而鸡皮衣属地衣倾向于亚热带或热带分布;中国特有现象十分丰富。本研究首次全面报道了中国鸡皮衣科地衣的种类组成及其分布,对每一个分类单位与近似种进行了讨论,并且提供了每个属的分种检索表,对发现的4个分类单位和9个中国新记录种从形态、解剖、化学、生境和地理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本研究利用化学显色反应法、薄层层析法(TLC)和微量结晶检验法(MCT)测定出中国鸡皮衣科次生代谢产物32种,其中,茶痂酸(psoromic)和planaic两种酸在中国鸡皮衣科地衣研究中首次报道。本研究提供了4个新种和9个中国新记录种地衣体的外部形态图,为建立中国地衣综合信息数据库提供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