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一系列重大损失事件的发生使得银行操作风险再次出现在政府监管部门和银行业的聚光灯下。我国国内对银行业操作风险的系统研究从九十年代末就开始了,至今为止,研究成果主要是着眼于从银行管理流程上控制操作风险,主要包括从银行内部控制和业务操作流程两方面设计出更完善的框架。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相比,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虽然已经研发出针对操作风险的计量模型,但是对操作风险的测量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新的巴塞尔协议将操作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要求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计算风险资本。而在国内的银行业内,由于操作风险引起的损失非常严重,本文在我国商业银行损失数据难于获得的现状下,试图利用一些从公开途径获得的数据,使用一些度量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度量和分析。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概括介绍了操作风险的定义和一般的操作风险监管框架;第二部分介绍国内外各种度量模型。依据着眼点的不同,操作风险的度量模型大体可以分为由上至下法和自下而上法两大类。由上至下法着眼点在于总体的目标(例如净收入、净资产),自下而上的方法首先考虑企业运转的一些基本要素(例如资产、负债、重要的经营过程、重要的资源等),然后考虑这些因素的潜在的变化可能会对目标变量(以市场方式标价的资产价值、净收入等)带来怎样的影响。然后又介绍了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三种渐进的度量模型:基本指标法、标准化方法、高级度量法。另外,还详细介绍了使用这三种模型的具体标准。本部分的最后着重介绍了两个高级度量模型,它们是高级度量法的具体实现。第三部分利用模型对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度量,从而对主要银行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介绍了美、英、德、日等国商业银行在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具体介绍了美国大通银行在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并对我国商业银行改经银行操作风险提供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