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近年来,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该病的手术方式选择(包括手术入路、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方面)多样,甚至存在争议。现探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外科治疗策略与术式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92例资料完整行外科治疗的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传统开放组及腔镜组,开放组包括传统经左胸术式及经腹术式,腔镜组包括腹腔镜术式及胸腹腔镜Ivor-lewis术式。通过分析不同术式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肿瘤学根治性、并发症以及生存预后,探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外科治疗策略与术式选择。 结果: 192例患者接受了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其中,男性157例,女性35例,年龄为37-85岁,平均年龄(61.96±9.19岁)。SiewertI型86例,SiewertII型32例,SiewertIII型74例。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术式27例,胸腹腔镜Ivor-lewis术式25例,经左胸术式72例,经腹术式68例。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174例,行姑息性切除术18例。清扫淋巴结总数方面,腔镜组清扫淋巴结总数平均18.15±8.500枚,多于开放组的13.42±6.462枚,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胸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总数平均20.32±10.197枚,多于经左胸组的13.63±6.370枚;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总数平均15.15±6.781枚,多于经腹组的13.22±6.551枚。在清扫阳性淋巴结个数及并发症发面,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生存率腔镜组优于开放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ewertI型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87.8%,SiewertII型为76.8%,SiewertIII型为84.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为:SiewertI型及II型AEG主要向纵隔及腹腔淋巴结转移,SiewertIII型AEG主要向腹腔淋巴结转移。本研究中,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1年生存率与TNM分期、N分期、胃切除范围、手术方式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胃切除范围、阳性淋巴结数、手术方式及TNM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外科治疗策略,首先应术前明确诊断,进行术前分期及分型,进而根据术前分期及分型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SiewertI型患者手术入路可以选择胸腹联合入路,行食管次全切除加近端胃切除术,并清扫纵膈及腹腔淋巴结;SiewertII型患者手术入路可以选择经胸入路或经腹TH入路,行近端胃或全胃切除,并清扫下纵隔及腹腔淋巴结;SiewertIII型患者手术入路可以选择经腹TH入路,行全胃切除,并清扫腹腔淋巴结。对于早期的病例,SiewertI型患者可以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术式,而SiewertII型及III型患者则建议采用腹腔镜TH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