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克莱·刘易斯(Sinclair Lewis)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以描写美国西部乡村生活的弊病,揭示小镇生活的陋习而享誉文坛。刘易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取得的辉煌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产生过不可小觑的影响。在中国,他的22部长篇小说中只有6部有中文译本,其余大量的小说还未被译介。因此,为了更好地将刘易斯的思想和文学创作成就传播到中国,中国的翻译者需要继续完成其余作品的翻译。《年轻人,去美国的东部》(Go East, Young Man,1930)选自Sally E. Parry编辑的刘易斯短篇小说集《年轻人,去美国的东部—论美国的阶级》(Go East, Young Man on Class in America,2005)。该小说通过叙述一个年轻人的经历,深入细致地描绘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商业文化繁盛时期商人对艺术的追求。本研究由《年轻人,去美国的东部》的英文原文和中译本以及译文案例分析三部分组成。在翻译开始之前笔者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包括了解该小说的作者辛克莱·刘易斯及其写作风格,查找关于本篇小说的资料和准备好必要的翻译工具。而交际翻译理论的翻译特点极大地符合了英文小说翻译的需要,因为交际翻译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于一体,强调的是译文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几乎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这也正是文学翻译者所追求的,故笔者将交际翻译理论作为本篇翻译实践的统领性的指导理论,并根据交际翻译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在翻译过程中,笔者主要讨论了交际翻译理论在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的指导作用,并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词汇层面的应用包括小说名的翻译,主要是选择正确的词义,避免误会的产生;人名的翻译,比如要保持原文中同一人物的不同名字的翻译一致;以及四字词语的使用,四字词语是汉语的特色所在,在译文中使用四字词语,可以使文章琅琅上口、言简意赅。句子层面的应用包括对话的翻译,尽可能保证其译文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和描写性语句的翻译,主要考虑的是使其译文符合译入语规范,并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在翻译实践结束后,笔者对译文进行了多次认真的审校,确保人名的一致,标点的正确使用以及译文的通顺流畅。通过本研究,笔者期望可以为文学翻译者们提供一些参考,为读者提供更多优秀的刘易斯小说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