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治与法治是安邦治国不可缺少的两种举措和手段。德治是运用道德或主要行使道德手段规范人的行为,处理国家事务、调节各种社会关系保障社会秩序的治国方略。法治是依据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种政治结构,法治依靠外在的强制力和约束力,保证国家社会生活有秩序地进行,保证人民的合法权益。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互补互益,惩恶与扬善相结合,取长补短,在治理国家中发挥合力作用。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就采取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基本方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德治护航和法治保障。德治能够提升国民的生态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生态道德责任感,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基础和社会环境;法治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然而考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德治与法治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不足与差距应引起决策者和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如德治中的生态道德建设能力不够,生态道德建设机制不完善,以及法治中的立法欠缺,执法和司法障碍,守法成效存在差距等。当前,在德治与法治视野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德治和法治理念,注意把德治和法治的思维、方法纳入到行政范畴,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路线中体现出生态文明道德和法治意识,让执政主体的决策行为、行政行为、管理行为、服务行为都体现德治和法治理念。在德治视野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可以从公民的生态道德观的建立、生态责任感的塑造、生态自律的培养等方面着手。在法治视野下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可以从生态法律制度的制定、实施和遵守等方面着手。确立完善的生态法律体制,建立健全生态执法和执法监督机制,坚持依法实施生态行政和绿色管理,提高公众生态守法意识和参与法治建设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