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程项目中参与方的日趋增多以及各方之间合作关系的愈加紧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项目表现出的网络特征并将其看作为“临时性网络组织”。工程项目合作网络的建立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弥补个体参与方风险管理能力的不足,但也带来新的问题,它表现为参与方之间过度紧密的联系而导致的潜在的冲突与争端,以及相互之间依赖程度的增加而引起的风险呈现关联与传导效应。由此可以看出,合作网络的构建存在“双刃剑”效应,一方面,它有助于增强个体参与方对于风险的管控,但另一方面,它也造成网络层面风险的出现。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侧重于技术的改进,但被认为在分析存在关联、叠加效应的风险时存在局限。组织韧性反映组织能够对冲击、扰动事件进行预防并在这些事件发生后予以响应并及时恢复,被认为是组织管理风险与不确定性的核心能力。近年来,这一概念受到关注也反映风险管理研究由注重方法改进转变为注重组织的能力与属性。对于工程项目各方形成的网络型组织而言,韧性能力使其能够在风险发生之前加强准备与预防并在风险发生之后进行有效应对与恢复,从而有助于其对局部发生的风险予以及时消除,减轻风险传导现象的出现,并进而免于整体遭受巨额损失。因此,构建与提升组织韧性对于工程项目网络风险管理具有关键的作用。鉴于此,本研究将在分析网络层面风险的基础上,探究组织韧性的形成机制和提升策略,并根据研究目标,主要开展以下四方面研究:(1)验证工程项目风险间的关联性。通过文献识别出工程项目中关键的风险因素,进行数据收集并予以分析,结果证明风险之间存在关联效应,即参与方间网络的形成使风险间具有联系。此外,根据结果还识别出20条风险关联路径以及发现所在国政府相关风险、承包商缺乏经验等影响项目目标的关键风险源。(2)开发工程项目组织韧性测量量表。依据动态能力理论确定工程项目组织韧性的结构维度,并根据文献综述识别测度题项。之后,构建初始测量量表,并进行实证分析对测量量表信度与效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最终的工程项目组织韧性测量量表包含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和12个测量题项。(3)探究项目网络特征、韧性与风险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综述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验证研究假设,结果表明:网络密度、关系强度与共享愿景均是组织韧性的重要驱动因素;静态与动态维度的组织韧性均对风险管理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动态韧性在网络特征与风险管理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4)构建决策模型,实现风险管控过程中韧性提升与成本控制之间的最优平衡。以最小化风险发生后未能降低的损失所占比例和最小化总成本为目标,应用机会约束规划方法,建立基于可信性的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模型,采用模糊交互式法对模型予以求解。通过算例分析,验证该模型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为:提出网络情境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绩效改善的理论模型,为今后项目网络风险管理研究提供研究框架;揭示项目网络特征、组织韧性与风险管理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丰富项目网络与风险控制关系研究的理论成果;构建工程项目组织韧性测量量表,为后续项目中组织韧性的研究提供测量基础;将动态能力理论引入到项目风险管理研究领域,扩展动态能力理论的应用范围。本研究所形成的成果还将有助于工程项目实践人员更好地认识风险以及风险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也将为项目中的各方之间改善网络关系提供理论支持,为项目团队在风险管控过程中构建与提升韧性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