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决策无处不在。自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Kahneman和Tversky于2002年提出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以来,越来越多的决策研究者开始关注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这一研究领域,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框架效应是指当同一问题采用不同的描述方式时,决策者发生决策偏差的现象。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决策材料特征和决策者个体特征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认知变量(认知需求)和情绪变量来考察二者分别与框架对风险决策的共同影响。本研究分为两个实验:实验一主要考察认知需求、决策角色及正负框架条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采用2认知需求(认知需求水平高、认知需求水平低)×2决策角色(自我决策、他人决策)×2框架条件(正框架条件、负框架条件)三因素实验设计,其中自变量是认知需求、决策角色及框架条件,因变量是个体在决策选择中对两种方案的赞成程度,用风险决策总得分来表示。被试风险决策得分越高,越倾向于风险寻求,具有冒险特征,得分越低,越倾向于风险规避,具有保守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框架效应是真实存在的,即正框架条件下,个体倾向于风险规避,负框架条件下,个体倾向于风险寻求,假设1得到验证;(2)认知需求对风险决策的主效应显著:认知需求高的个体风险决策得分显著高于认知需求低的个体,即认知需求高的个体倾向于风险寻求,而认知需求低的个体倾向于风险规避,假设2得到验证。实验二主要考察情绪和正负框架条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采用3情绪(积极情绪组、消极情绪组、控制组)×2框架条件(正框架条件、负框架条件)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其中自变量是情绪和框架条件,因变量是个体在决策选择中对两种方案的赞成程度,用风险决策总得分来表示。被试风险决策得分越高,越倾向于风险寻求,具有冒险特征,得分越低,越倾向于风险规避,具有保守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风险决策中存在框架效应,即正框架条件下,个体倾向于风险规避,负框架条件下,个体倾向于风险寻求,假设1再次得到验证;(2)情绪与框架的交互作用达到极其显著水平:消极情绪状态下,负框架条件下被试的风险决策得分显著高于正框架条件下被试的风险决策得分,即负框架下的被试更倾向于冒险;正框架条件下,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的个体倾向于冒险,而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下的个体倾向于保守,负框架条件下,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下的个体倾向于冒险,而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的个体倾向于保守。假设7得到验证。总之,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丰富了我们对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其做决策时的情绪状态如何影响风险决策的认识,未来的研究可以在现实的决策情境中,从神经机制的角度来探讨个体的决策过程及决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