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载体,而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镇化和土地利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城镇化的各地类变化具有一定复杂性。作为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在城市化进程和加快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土地利用结构也在发生改变。随着“四化”的推动,济南市正面临着人地矛盾和土地利用冲突的挑战,如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发展空间约束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及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造成的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本研究以山东省省会济南市为研究区域,以RS与GIS空间分析技术为手段,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理论、国家城镇化相关发展政策方针为指导,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分析济南市城镇化背景下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展开研究,针对城镇化相关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从利用和管理上提出城镇化背景下济南市土地优化利用的建议。在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方面,分别对1990、2000、2010、2015年四期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和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从土地利用数量及动态度分析看,增加的地类包括城镇建设用地、耕地和水域,其中城镇建设用地的年变化率最大,为7.32%;减少的地类包括林地、农村居民点和未利用地,其中未利用地的减少幅度最大,为-1.76%。从土地利用转移看,研究期内耕地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现象严重;2000年以后,转移突出表现在城镇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整理为耕地和林地、农村居民点迁并整理为城镇建设用地。从空间变化上看,济南中心市区的地类变化最为明显,并直接影响到市区相邻的县(区)的地类产生相应的变化;商河县与济阳县的土地利用程度分别高达318.17和314.73,但紧靠市区的平阴县和长清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分别高达10.71%和13.36%,说明这两个县未来土地利用发展速度更快、潜力更大。济南中心市区和章丘区虽然已有较高的土地利用程度,但作为主、副中心城市,未来仍将持续较高速度的发展。在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方面,在SPSS19.0平台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揭示济南市199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城镇化相关驱动因子。选取城镇化典型驱动因子,分别建立与人均耕地、建成区面积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展开多元逐步回归模型下的通径分析。得出济南市不同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与耕地资源和城市用地的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收入水平”是影响济南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驱动力,“人口因素”、“农业技术”、“空间扩展”是影响济南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次级驱动力。从城镇化对人均耕地影响的通径分析看,GDP增长本身可以对人均耕地有3.958的直接正作用,但GDP分别通过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农用机械总动力对人均耕地分别产生-2.772和-1.669的负间接作用。从城镇化对建成区面积影响的通径分析看,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和GDP的增加共同促使建成区面积的扩张。从城镇化水平与城市用地协调性分析看,整个研究期的城市扩展弹性系数超过1.12的合理数值,说明研究期内建成区的扩张与城镇化水平发展是不相协调的。济南市城镇化水平和耕地面积变化协调度有一定波动性和阶段性,其三个发展阶段分别同城镇化水平与城市用地协调性分析中城市扩展弹性系数的涨落相对应,说明城镇化过程中耕地和城市用地处于相互制约的状态。经过综合分析得出,人口(尤其是非农人口)的增长、经济快速发展、政策宏观调控、科技水平提高共同影响着济南市土地利用过程的演化。